燃一束藏香
空气中萦绕着信仰的芬芳
沏一杯暖暖的甜茶
香浓的味道在身体里久久徘徊
窗台上的格桑花儿
悄悄地把阳光抹上花瓣
远处舞动的经幡
传递着天堂的五彩祝福
就这么坐着
默默守望
直到
天荒地老
窗外传来汽车喇叭的声音。不连贯,也不急促,但足以让我从梦境回到现实。
睁开迷朦的眼,迎接我在西藏的第一个早晨。推开窗,朝外望了望,确信自己真的到了拉萨。
去洗漱的时候,发现八廊学卫生间的格局很OPEN,不仅通风透气,在视角上还给人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回到房间,大家都已陆续起床。除了江哥计划去布达拉宫以外,其他人都没有具体的打算,包括我。
简单收拾了一下,独自走上了拉萨的街头,开始用双脚去感触这个陌生的城市。
拉萨的清晨,有些冷。
很多到过西藏的人说过,经过多年的打扮和粉饰,拉萨已经变得不那么拉萨了。甚至有些面目全非。
在北京路的两侧,是各种各样的中西餐厅,大型超市,户外用品店,潮流服装店。那些颇有民族气氛的铺面和建筑被逼迫在其间,苟延残喘。
抬头仰望的同时,扑面而来的是花花绿绿的广告牌,腰肢乱颤地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招牌上,藏文被汉字和英文挤得无处落脚。
这一切,我都看在眼里,却并不去计较。
我固执的认为,这只不过是一些表肤的瑕疵。而我爱的,是西藏的骨骼。
买了份拉萨地图,边走边看,不知不觉的就到了布达拉的脚下。
当那雄伟大气,端庄无比的宫殿占据我全部思维的一瞬间,我的心跳的确比平常加快了不少,伴着有些急促的呼吸。
在宫殿南面的广场找了个角落,坐下来,久久地仰望着这个由红,白,黄组成的巨大建筑。一切都是那么的,真真切切。
沧桑的历史,厚重的文化,浓烈的宗教色彩,古老的故事传说,使之成为了拉萨乃至整个西藏的不可替代的象征。换句时尚点的话来说,布达拉就是西藏永恒的“代言人”。
目光下降到布达拉的前广场,一个为大庆而建的粗笨的观礼台闯入视野,打破了宫殿原有的和谐。这无疑是让人沮丧的。
离开北京路,转入罗布林卡路。在路的尽头,是西藏博物馆。
我打算去看看西藏的骨骼。
走到博物馆的大门,看见两排穿戴整齐的工作人员,腰杆笔挺,面带微笑。连入馆的台阶上都铺着红地毯。看到这个阵势,我受宠若惊,吞了口唾沫,脸上也呈现出一个“V”字形笑容。
诚惶诚恐地向里走去。一只脚刚迈入大门,猛听身后一声呼喝,一个貌似保安的哥们突然蹿到我面前,冷冷的丢下一句藏普(西藏腔的普通话):马上就有领导来参观,下午再来。
一脸悻悻的离去,尴尬无比。
来到博物馆对面的图书馆,正巧碰上“内地西藏班(校)办学20周年成果展”。这回可学乖了,向门卫打听得知可以自由出入后,才迈步进去。
馆内没什么人,除了一些当地的老师和学生,就我一个游客。
一楼大展厅的墙壁上,挂满了藏族学生在内地西藏学校学习和生活的照片。一个个生动可爱的面孔,绽放着阳光的笑容,讲述着他们在异乡的生活。
那些高原的孩子,大多数是初、高中的学生,小小的年纪,就要学会坚强的去面对新的环境,去努力追求他们的梦想。学生们为了节省开支,常常在内地一呆就是几年,只能靠那些薄薄的信纸去传递那份沉甸甸的乡愁。
但他们是幸福的,因为只有成绩优秀的学生才有机会去内地读书。
除了相片,墙上还贴满了各种各样的奖状和证书,硕果累累。
在展厅内的桌子上,摆着学生们的优秀作文,毕业留言册,到各地夏令营的照片集,精巧的手工艺品,静静地记录着孩子们的成长。
其中的一个手工作品,让我印象犹为深刻。制作者是一位叫卓玛女孩,用彩纸折了两千多颗星星,然后把它们粘在一块白底的木板上,组成一幅中国地图,起名为“星连心”。
我在这幅地图前驻足了很久,一股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
在展区的出口处,有免费索取的学生优秀作文选集,拿了一本,坐在图书馆外的石阶上,慢慢地翻看着。
朴实的文字,真诚的心灵。一个个甜酸苦辣的故事在眼前浮现。
就这么翻着,读着,直到太阳把我的眼睛刺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