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东陵】
荒草间的泰东陵 作者:行摄梓地
此陵目前不包括在通票内,未对外开放。
泰东陵位于雍正帝的泰陵东北约1.5公里处的东正峪。陵内安葬的是雍正皇帝的熹妃,乾隆皇帝的生母、乾隆朝的圣母皇太后,孝圣宪皇后。她是位长寿的皇太后,由于比雍正皇帝死得晚,乾隆对她非常的孝顺,在雍正下葬的时候还问皇太后是否要在泰陵给她留个位置,皇太后怕雍正下葬多年后再打开地宫是对先皇的打扰,于是按照清朝规制,就让乾隆重新为她建个陵寝,乾隆帝遵照皇太后懿旨,于乾隆二年(1737)在东正峪为皇太后营建陵墓,于乾隆四十二年年(1777)建成。历时40年,共有建筑29座,占地3.73公顷。因为陵寝位于泰陵之东,故称为“泰东陵”。
泰东陵是清西陵三座皇后陵中规制最完备、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座皇后陵。其主要建筑由南至北依次为:三孔拱券桥一座、东西下马牌、东西朝房各5间、东西值房各3间、隆恩门一座5间。东西燎炉、东西配殿各5间、重檐大殿一座5间,陵寝门3座、石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宝顶下是地宫。陵前左侧是神厨库。库外井亭一座。泰东陵与其他皇后陵相比,有三点独创之处:
一、首创隆恩殿月台上设铜鹿、铜鹤之制。在泰东陵之前建成的昭西陵和孝东陵,隆恩殿月台上只设铜炉一对。而泰东陵则又增设铜鹿、铜鹤各一对。很明显,这是仿照帝陵之制,首创了皇后陵设铜鹿、铜鹤的制度。以后建的各皇后陵改为设铜鹿、铜鹤各一只,成为定制。
二、首创大殿内东暖阁建佛楼之制。在泰东陵以前建的皇帝陵和皇后陵,均无佛楼之设。泰东陵则在隆恩殿东暖阁建了佛楼,为一层。这与孝圣皇后笃信佛教有关。从此以后,凡皇帝陵均建佛楼。皇后陵只慈禧陵建了佛楼。凡以后建佛楼均为上下两层。
三、地宫内雕刻经文、佛像。以前总认为清代皇陵中,第一个在地宫内镌刻经文、佛像的是乾隆帝的裕陵。清宫档案记载,泰东陵地宫里也镌刻了经文、佛像。泰东陵早裕陵6年而建。这表明第一个在地宫内镌刻经文、佛像的不是裕陵而是泰东陵。清宫档案还记载,泰东陵地宫的地面不是用条石铺墁,而是用金砖铺墁。具体泰东陵地宫的规制、经文佛像的内容,因为地宫尚未开启,档案也不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证。
【泰妃园寝】
泰妃园寝位于泰陵东北0.5公里,建于1730至1737年(雍正八年至乾隆二年),内葬雍正皇帝21位妃嫔。
泰妃园寝严格按清朝妃园寝规制建造,所有建筑均采用绿色琉璃瓦盖顶,与帝后相比,风格简朴,有建筑30座,由南至北依次为:单孔石桥、东西朝房,东西班房、宫门、焚帛炉、享殿、琉璃门、宝顶。
清代妃嫔等级自上而下是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等。这些妃嫔按地位的尊卑,宝顶规制不同,所居位置有异,显赫者居中靠前,卑微者居后靠边。泰妃园寝内共有宝顶21座,计皇贵妃1位,妃3位,嫔1位,贵人5位,常在7位,格格4位,由南向北分三行排列,其规模则按妃嫔等级由前向后,由中间向两边逐渐缩小。
雍正皇帝第一子弘晖和第九子福惠,幼年早殇,后来被乾隆皇帝追封为和硕亲王。因此,也为他们在其父亲陵寝附近修建了坟墓:和硕端亲王园寝、和硕怀亲王园寝。两处园寝于1736年(乾隆元年)兴建,1737年(乾隆二年)完工。与此同时兴建的还有雍正皇帝第三子弘时的坟墓。弘时在雍正年间被削宗籍,乾隆即位后为其恢复宗籍,但是没有追封王爵,因此,坟墓叫做“阿哥园寝”。
【端王园寝】
端亲王园寝位于泰陵东6公里的张各庄村。园寝内葬世宗雍正皇帝的长子-和硕端亲王弘晖和亲王三个夭亡的弟弟:第二子弘昀(音同“云”),第七子弘昐(音同“分”),第八子福宜。这里虽然只埋葬着4个没有长大成人的皇子,但它严格按照王爷园寝的规制修建,整座园寝占地O。4公顷,建有石平桥一座、厢房二座、宫门一座、享殿一座、陵寝门三座,园寝建筑均为绿色琉璃瓦盖顶,这些建筑比不上帝后陵寝的壮观与豪华,但它结构紧凑,肃穆庄严。
【阿哥园寝】
此陵不包括在通票内,未对外开放。
阿哥园寝位于泰陵东6公里的张各庄村。与端亲王园寝相邻,园寝内葬世宗雍正皇帝的第三子弘时、第十子福沛及弘时的儿子永坤。
【怀王园寝】
此陵不包括在通票内,未对外开放。
怀亲王园寝位于昌陵附近的太平峪村,占地0.4公顷,内葬世宗第九子福惠。
怀亲王珠园寝建筑有:琉璃花门一座,正中享殿一座,前有大门,门外设守护班房和东西厢房各三间。围墙周长169.6米,高3.3米。据《易州志》载,怀亲王园寝大门外还有下马桩、平桥、营房等建筑。怀亲王为火葬,即火化后将骨灰装于瓷罐埋之,地面不建宝顶。
雍正一生共有十子四女,除了第四子弘历(乾隆)和上述的七位皇子外,还有第五子和恭亲王弘昼和第六子果恭郡王弘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