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眺青原山环抱中的净居寺
初至净居寺,整颗心都在颤抖,是因为其绵长厚重的历史,还是清幽秀丽的风景?是因为其卓然不群的高僧,还是因为清高圣洁的道风?抑或……
净居寺原名“安隐寺”,故而有“胸中无所得漫倚安隐漫青原,尘外不相关几阅沧海几桑田”的对联。对联将山名、寺名巧妙地嵌入佛学、人生哲理之中,对仗工整,余韵悠长,真可谓千古绝对。净居寺位于吉安市河东乡南境青原山,青原山海拔320米,峰峦连绵10余公里,山上古木蓊郁,奇葩芬芳;碧泉翠峰,各具情趣。潭、泉、溪、峡共30余处。唐开元二年,行思禅师得法六祖后至青原山开山建寺,广开法筵,一时间四面衲子云集,八方信士辐辏,遂形成与南岳怀让比肩的青原法系。后来,由此分出曹洞、云门、法眼三家,影响遍及朝鲜、日本、东南亚诸国。
净居寺不但历史源远流长,而且在悠久的历史沉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净居寺共有四绝:其一、墨迹冠绝,其二、古木奇绝,其三、建筑妙绝,其四、禅风苦绝。这里先讲青原山净居寺的墨宝。
净居寺山门
净居寺共有三重山门。进入青原山景区路边的红亭是第一重山门,沿道路前行,至待月桥前右拐矗立在眼前的“祖关”是第二重山门,透过“祖关”,弯过一座屏风似的小山,跨过迎风桥就会来到第三重山门前,也是真正的山门。其中,在第一三重山门额头上的“青原山”三个字乃是南宋末年抗元英雄文天祥所题写,字体厚重有力,气象不凡。而第二重山门上有唐书法大师颜真卿手书八分体“祖关”二字。众所周知,唐朝书法素以雄浑大度冠绝于史,而颜真卿又是这一书法巅峰时期的代表人物,其墨迹的历史艺术价值自不必多言。进入第三重山门,映入眼帘的是一面两米多高的照壁。壁间嵌有石碑一方,明朝理学大家王阳明题有“曹溪宗派”四个大字。照壁右上角即为净居寺老斋堂的遗址。据载宋名相李纲当年游玩青原山趁兴写下《游青原山记》,后分刻四十二通石碑嵌入斋堂壁间,可惜现在已经残缺不全,难以窥视其全貌。此外,北宋文学家黄庭坚也曾畅游青原山,雅兴所致留下长诗《游青原山记次韵周元翁》一首传世。后人分刻八通石碑以作永志,现在保存与大雄宝殿两侧的外壁间。以上几处被誉为青原山墨迹之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