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大昭寺比不上猫猫前面写过的那些寺庙雄伟,却是西藏历史上最早的佛教建筑物,地位非同一般,绝对称得上西藏第一寺院。如果说西藏是一本厚重的历史,西藏的寺庙就是构成这段历史的一段段传奇,行走在西藏, 寺庙总是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散落在城市、村庄、山谷、草原……就算是一个毫无信仰的人来到西藏, 也会被西藏大大小小的寺庙营造的氛围所感染。
据说这个是拍摄布达拉宫的经典角度
在这个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地方,林林总总的寺庙,预示着宗教对这片土地上生存的人们非同一般的意义,数百年的发展, 在西藏造就了寺庙文化, 同时,这种寺庙文化也成为了藏族传统文化的经典。而在大昭寺,猫猫有幸见到了一种西藏寺院独有的建筑方式:打阿嘎土夯地。
当地青年男女
中央政府耗资3000万元的西藏“十一五”维修项目的一个重点工程就是大昭寺改造。作为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大昭寺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市局规式。大昭寺不仅仅是一座供奉众多佛像、圣物以使信徒们膜拜的殿堂,它还是佛教中关于宇宙的理想模式――坛城(曼陀罗)这一密宗义理立体而真实的再现。不过本着对文物“修旧如旧”的原则,这里的维修方式依然沿用几百年前的,比如阿嘎土,而不是更加现成方便的大理石, 这段时间,大昭寺里到处都是脚手架和塑料棚,猫猫来到二楼,正在专心拍摄远处的布达拉宫的时候,突然一阵藏族民歌飘了过来,寻声望去,似乎是从一个塑料顶棚下传来的,猫猫好奇地走过去。
只见房顶旁的一片空地上,一群当地青年男女正在打“阿嘎土”。什么是阿嘎土呢?这个猫猫也是第一次见到,“阿嘎土”是西藏一种流传了数百年的传统建材,利用当地特有的被称之为阿嘎土的泥土和碎石加上水混合后铺于地面或屋顶,再以人工反复夯打使之地面、屋顶坚实、平滑、不渗漏水,用这种方法做好的地面或是顶面看上去像是大理石的效果,平整光滑。在“阿嘎”的传统工艺中有一整套的操作程序,首先将开采的阿嘎土块捣成不等的颗粒,按从粗到细的顺序边浇水边进行夯打,直至表面平整与光洁,然后涂抹天然胶类及油脂增加表层的抗水性能。在日常保养时,经常使用羊羔皮蘸酥油进行擦拭,使夯制的表面光洁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