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侯,在一本杂志的封面上,见到一所大大的房子建在山上,大人告知那是一个宫殿,在遥远的西藏。
长大了,在一本画册上得知:那个宫殿叫布达拉宫,在西藏的拉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代城堡式建筑群,曾经是历代达赖喇嘛驻地和西藏政教权力的中心,里面的珍宝价值连城。
自从家里有电视机后,只要电视里播放有关西藏的内容,不管是新闻还是其它节目,总是盯住不放,直到该电视节目结束为止。从此关心西藏、向往西藏就是我的一个心愿,去西藏、参观布达拉宫就是我梦寐以求的事。
二00四年夏天准备去西藏,当我看到游程上有参观布达拉宫的安排时,心里甭提有多高兴——终于能够实现梦想,要去西藏、要去参观布达拉宫啦!
从贡嘎机场开往拉萨的路上,汽车每转过一个山头,我总是不停地向着前方翘首观望——寻找心中的布达拉宫。终于在导游的指点下,我远远地看见了蓝天白云下的布达拉宫,神秘、威严、壮观……我找不出更确切的词。
当天下午在旅馆里听到一个震惊的消息:布达拉宫现在处于保护状态,采用限制参观客流量的办法,有很多内地游客因无法参观布达拉宫,而围住拉萨市旅游局闹事。晚餐时与导游谈起此事,导游安慰我们:那是小旅行社的事,他们这样的大旅行社决不会发生此类事。为了安全起见,他今天夜里二点去排队买票,保证我们能参观布达拉宫。听到这里,悬着的心总算落地。第二天一早我们去那木措,果然未见导游的踪影。回到拉萨已是内地人吃夜宵的时分,电话也联系不上导游,能否参观布达拉宫仍是个未知数,心里忐忑不安,加上高原反应,一个晚上都没睡好。
第三天一早,导游兴冲冲地来告知我们:参观布达拉宫安排在下午一点,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早了不行,晚了更不行,在这里游客不是上帝,一切都要听从宫里的安排。“听从宫里的安排”,这话听起来觉得别扭,都什么年代了,我又不是宫里的什么人,凭什么要“听从宫里的安排”?但我又不想去旅游局闹事,为了顺利实现心中的梦想,只能屈就于布达拉宫的威严,“听从宫里的安排”。
我们提前半小时到达布达拉宫所处的山下等候,导游又反复交代了许多个不准:参观时不准有任何诋毁藏传佛教的言论和行为,不准提及有关西藏历史上的敏感问题,不准询问有关达赖喇嘛在外的话题等等,还再三强调若有违反,一切后果个人承担,否则就别进宫。这话多厉害呀!逼得你不得不屈从于布达拉宫众多的不准,唉!为了尽早实现梦想吧……
进第一道门后,为了节省时间,旅行车将我们送上山顶。坐在汽车上,我们觉得很幸运。看着沿上山阶梯、没爬几步便满脸通红、气喘吁吁的人群,心里美滋滋的。作为参观者,我们算是幸运的;但作为朝圣者,比起那些用最虔诚的磕长头方式、三步一拜地慢慢向上的藏族同胞,我们是不合格的。就这一条山路,已将参观者和朝圣者作了最简单的划定。再次验票进门时,我发现在票价又有不同的界定,藏胞们只需一元钱,我们享受最高待遇——每人一百元。
趁验票的空档,在山顶上,我仔细地打量这心中无限向往的神圣宫殿。布达拉宫建在海拔3770米的玛布日山的峰顶上,这座山峰孤零零地处在拉萨河谷地带的中央,从前在拉萨城的任何地方,都能看见布达拉宫。在当地信仰藏传佛教的人心中,这座小山犹如观音菩萨居住的普陀山,因而藏语称此为布达拉(普陀之意)。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七世纪,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融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古建筑群,1961年国务院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站在墙根看着矗立在眼前的宫殿,心中不由的浮想联翩。棱角分明的殿宇尽显巍峨,大片的白色建筑簇拥着红色的墙垣,设计者利用白、红二色相互衬映,使得宫殿的辉煌愈加显露。那一根根笔直的棱角线升向蓝天、直刺苍穹,让人在仰望中生出无限的敬畏,身心如果沿着这条直线向上,一定能到达另一个世界。
随着导游的讲解,我的思维穿越了时空,进入了另一个民族、另一种文化的古老空间。公元七世纪初,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文成公主为妻,在当时的红山上建九层楼宫殿一千间。公元九世纪,吐蕃王朝解体,西藏陷入长期战乱,布达拉宫的大部分建筑毁于战火。直到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执掌西藏政教权利后不久,就开始重建布达拉宫,历时近五十年,于1693年完工。第十三世达赖喇嘛,对布达拉宫又进行了历时八年的修建,仅白银就花费213万两。解放后,中央政府又多次拨巨款维修,才有今日之模样。
布达拉宫整体为石木结构,据说:宫殿外墙厚达二至五米,墙身全部用花岗岩砌筑,基础直接埋入岩层,高达数十米。每隔一段距离,中间灌注铁水,进行加固,提高了墙体的抗震能力。
布达拉宫分为红宫、白宫、“雪”等四大部分。红宫内是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及各类佛殿,位于整个建筑的中心和顶点。白宫合抱于红宫外侧,包含大经堂、僧官学校、历代达赖喇嘛生活居住的宫殿等所有政治活动场所。 “雪”由外墙全为白色的建筑组成,包括布达拉宫下边的作坊、马厩、印经所、碉堡和周围的宫墙等。
站在布达拉宫对面的药王山上,可以看到布达拉宫的整体布局,由下而上分别是“雪”、白宫和红宫,设计者利用自然的山体,通过建筑布局的对比、色块的渲染和夸张,用以表现出佛的神威和高大,同时也艺术地再现藏传佛教中“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三界说”,成为建筑艺术与佛教的完美组合。
殿外是一个个顶礼膜拜的藏族同胞排着长队,叩拜着等着进殿;我们——参观者倒可以不用排队,优先进殿。狭长回转的通道和楼上的走廊里灯光灰暗,墙壁上布满了许多壁画,有的看上去色彩斑驳、模糊不清。据说面画的内容都是有关藏传佛教的许多故事和经典,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都在这里重现,如迎娶文成公主、修建大昭寺、五世达赖喇嘛和十三世达赖喇嘛先后到北京觐见皇帝等。有一幅是描绘当年兴建布达拉宫的状况,画面上成千上万的农奴,顺水放木,开山采石,弯腰弓背运石上山。可以想象在当时没有任何施工机械的情况下,单凭人力完成这样一件浩大的工程,实在是不可思议。直到今天,任何一个参观者了解了画面的内容后,无不为之震撼。这幅画也为我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默默的走在通道里,没人讲话,连咳嗽都没有,无形中又加重了殿内的肃穆氛围。
幽暗的殿堂里靠酥油灯照明,光照不够;闻着浓郁的酥油味,我感到呼吸困难。空气浑浊,到处都是人挤人,我被挤得浑身都不自在。为了多了解一点,我们只能紧跟导游,扎成堆努力地听着讲解;朝圣者费力地冲破我们围成的堆,急着赶路。往往是人过去了,却在我们身上留下了浓烈的酥油味。有几次不留神碰到柱子,伸手一摸,也是粘乎乎的。我们挤在殿堂里,似懂非懂地听着导游费劲地讲着藏传佛教里的黄教、红教,字字句句都在冲击我原有的信仰……不远处的另一个声音,用不太标准的汉语起劲地讲着人生的修行和生命轮回,又与我原有的人生观发生碰撞……
在这昏黑的殿堂里,看着那些满头是汗,竭尽全力地对每一个佛像都拼命匍匐叩拜的信徒,让我迷茫,亲爱的同胞阿,你们已经精疲力竭,不能息一下吗?在这昏暗的殿堂里,看着那些衣衫破烂、脸上只露出两只眼睛、十分消瘦的藏胞却拿着大把大把的“毛票”(一角二角的纸币)毫不吝啬的塞到佛像四周,更让我困惑,亲爱的同胞阿,你们已经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奉献了出来,自己真的不留一点吗?
大小不一的殿堂内陈设着无数尊佛像,佛像的材质更是多种多样,有金、银、铜、玉和檀香木等,导游说哪一个都价值不凡。看着各种造型的佛像,觉得与以前见过的不同,有点生疏;听着有关藏传佛教的论述,感到与原本听过的佛教术语不一样,甚是生僻。我觉得头胀胀的、脑子里乱乱的,脚踩在粘满酥油的地板上,身子觉得软绵绵的,整个人晕乎乎的,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
殿内光线很暗,混屯之中我觉得眼前大大小小的佛像似乎要对我诉说什么,我有点茫然……千姿百态的佛像好像要对我表示什么,我感到惊骇……酥油灯在幽幽地闪烁着微光,我总觉得在黑暗中有一双双神秘的眼睛注视着来者,也注视着我。我不得不收起那种不屑一顾的态势,放下参观者的架子,赶紧拿出口袋里的零钱,学着藏胞们将钱举过头顶,尽管动作不算规范,但还是恭恭敬敬地献给了那些不知名的佛像,直到口袋里的零钱掏空为止。进门、出门,一个殿堂接着一个殿堂……叩拜、塞钱,一堆佛像连着一堆佛像……
也不知拐了多少个弯、进了多少个殿堂,我终于到了一个高大的大厅,红宫中最大的宫殿——存放五世达赖喇嘛灵塔的西大殿。排着长队等着瞻仰的藏族同胞,一脸的严肃认真,就其表情已令我肃然起敬。他们来到殿内叩拜时先是双手高举头顶,然后双手画十,接着全身伏地而拜,其手脚之协调、动作之规范,我在一边都能听见额头碰地的声音;他们全神贯注,心意专一,完全达到了旁若无人的境界,着实令我目瞪口呆。一个普通观光者是无法理解这一切,也无法看懂这一切,我知道以我的心态是无法感受藏传佛教对藏胞们的感染和渗透,我离他们太遥远了,这个遥远,不仅仅是地理位置上的距离,主要是心灵之间的距离。
在布达拉宫众多的灵塔里,五世达赖喇嘛的灵塔是最高、最大、最为壮观的灵塔。据导游说,这是一座修建在大殿里上下贯通三层楼的大金塔,塔高14.86米,塔瓶内是经脱水处理后,配以各种香料和藏药保存的五世达赖喇嘛的遗体。灵塔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宝物,单贴在塔座和塔瓶上金箔就用去黄金11万两,上面还镶嵌着硕大的珍珠、稀有的玛瑙、罕见的翡翠、珍贵的钻石及西藏特产的比拳头还大的红宝石和绿松石等各类宝石1500余颗。灵塔在成百上千的酥油灯照耀下,表面上的无数珠宝在闪闪发光,就其造型和将各种珠宝合成的工艺来看,已是一件美轮美奂的艺术品,很难使人相信其原始用途。
塔前陈设着清代皇帝送的金灯、金碗以及明清时期的各种玉器、瓷器,更是不计其数,四周垂着几百年前的织锦。灵塔的造就,高度体现藏族同胞在建筑、铸造,绘画、雕刻、艺术等方面的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它不但是世界屋脊上一颗闪光的明珠,也为世界艺术史增添了璀璨的一笔。
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殿是布达拉宫迄今为止的最后一座建筑。灵塔高14米,仅比五世达赖喇嘛的灵塔低0.86米。但仅其贴在灵塔表面的金箔所用的黄金竟达590公斤,表面同样镶嵌着无数的珠宝。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布达拉宫无数殿堂里的佛像全由纯黄金造就,有些图腾全部用黄金堆彻起来,众多的灵塔全用大量的黄金、白银与无数珍宝来装饰,虽说奢侈已是无以复加,但其工艺水平确实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几百年前的西藏、生产力那么低下、经济那么落后,能在如此高海拔的地方修建如此辉煌的宫殿,这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
在这座奇异的宫殿里还有无数的唐卡、法器、供器等,均属珍贵文物,仅列为国宝级的文物就不计其数。至于那些众多罕见的经文典籍珍藏和题材丰富的壁画同样是文化艺术瑰宝,是藏族人民智慧与勤劳的结晶。这里的文物随便拿一件到其他博物馆去,都是镇馆之宝,而在这里却是大量的堆码在一起,层层叠叠,就像图书馆堆书一样,只是外面有一个玻璃门而已。据说各个殿堂内的珍宝数量,到现在都拿不出具体数字,更无法估量其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布达拉宫在藏族同胞心中不但是金银财珍宝的宝库,更是藏族人们心中的精神宝库,几乎承载着全部藏族同胞的精神与传承,真不愧是藏族同胞的精神圣殿!
跨出宫门,豁然开朗。
站在布达拉宫金顶的平台上,我觉得走进了蓝天,走近了太阳。
天特别的蓝,头顶上是蔚蓝,向下蓝色愈来愈深,到远处的山顶上便是那种很艳丽的蓝天鹅绒的深蓝。阳光特别的强,照得我脸上火辣辣的、连身上都有灼热感。悠悠白云,一朵朵在远处的山峰间游荡,假如一阵风能将它吹来,我一定会伸出手去,扯下一块,在手里把玩。
太阳钻进云彩里,我在平台上眺望,俯视山下的拉萨,看上去与内地的任何一个城市都一样,同样是高楼遍布、同样是车流不息……
云缝里透出金黄色的霞光,整座山头连同红白二色的殿宇,如油画般放射出绮丽的金黄色彩。在这一刻我终于看见了传说中的金色宫殿。
霞光洒在山道上,又一群匍匐叩拜的信徒朝上拜来,他们披着霞光,此起彼伏的叩拜,似一条金色的波浪在山道上跳跃……
金色的波浪正向我涌来……我的心也随着金色的波浪一起涌去……
回到布达拉宫的广场上,仰头再看:蔚蓝色天幕下,有几朵游动的橙色云团,夕阳余辉照耀下的布达拉宫,灿烂辉煌,高高地耸立在山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