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昔不竟,豪圣思经纶。刘昆与祖狄,起舞鸡鸣晨。虽有匡济心,终为乐祸人。我则异于是,潜光皖水滨。卜筑司空原,北将天柱邻。雪霁万里月,云开九江春。俟乎泰阶平,然后托微身。倾家事金鼎,年貌可长新。所愿得此道,终然保清真。弄景奔月驭,攀星戏河津。一随王乔去,长年玉天宾。”
这是李白《避地司空原言怀》的诗。李白当年避居司空山一年有余,汲取山之仙气,留下了《舒州司空山瀑布》和《避地司空原言怀》等五首传世佳作。据说到过司空山的人,总能禅悟出自然或人生的真谛,这大概也就是山之仙气所致吧。我就想,什么时候也去沾点司空山的仙气呢?或许我也能有所禅悟。
司空山现属岳西县,岳西建县之前本属我的故乡太湖县。小时候,听过清嘉庆年间太湖藉状元赵文楷公的故事,说的是赵公小时候,有人出一对难他,出上联云:“李杜店沽美酒大湖(壶)河(喝)小湖(壶)河(喝)”,赵对曰:“司空山观兵书前布(部)司(师)后布(部)司(师)”。以地名巧入对,这是我最早听说司空山的名字了。从此对司空山有了向往。
司空山云雾缭绕
10月中旬,因为单位组织到岳西县店前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我便有幸游历了司空山,实地体会了一次“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绝妙。
乘车来到山脚下简易的停车场,往上仰视,只看见高耸云端的巨峰,看不见什么寺庙,陡峭绵延的石阶直达山中。同来的二十三人,有十来位便要打起退堂鼓了。也难怪,这群来自城里整天坐着办公室的人,肩椎腰椎多多少少有点问题,哪受得住这高耸入云的山的折腾呢!瞻仰胜迹,气可鼓不可泄,同来的镇党委书记开玩笑地鼓励我们,“要想升迁只能上不能下,今天就看大家的了”。有此一说,一些人便又跃跃欲试,毕竟在潜意识里,升官的吸引力对于在机关工作的人来说是不言而喻的。但最终还是有几位同事因心怯劳累而留在了山下。
山脚下有一座新修的大殿,名叫“禅源寺”,里面的佛像还没有开光,香火自然也就不是很旺。看来,现在当和尚还是在城里的寺庙比较好,香火旺盛,肥得流油,据说春节时候一些寺庙的和尚数钱很累,从正月初三要数到正月十五。我想,但凡和尚要修成正果,必须要到这远离尘埃的深山中才行的。这恐怕就是高僧多觅仙山而苦修的缘故吧。
停车场边挨着上山石阶入口的左侧,一块巨石上有前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的题字----“禅宗第一山”,让人肃然起敬。沿着长长的石阶,向上看去约500米,是一座仿城门的建筑,修缮得巍峨壮观,这便是司空山的山门。拾级而上,到达山门,又有3位同事撑不住了,也不管升官不升官,决意是不爬了。进入山门,遥望右边高处,从主峰下向北延伸有几百米的陡峭石壁,崖石一层叠着一层,似一堵巨大的城墙,让人不禁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再往左眺,半山腰的岩石上矗立着一座红柱碧瓦的凉亭,与山上的红叶交相辉映,颇具古风古色。接下来是蜿蜒千米以上的“大唐古道”,以青石铺就,虽历经千年沧桑被无数双脚踩磨,但道路依旧踏实而轮廓分明。路的两边,是茂密的灌木,山涧里的水响,越过灌木林细细的敲打过来,跟我们喘的粗气合拍。而在此时,几名挑着水泥、石料的挑夫正与我们擦肩而过,有男有女,他们肩上的担子大概超过一百斤吧。据书记说,他们从山下把建材挑到海拔1200米的山上二祖禅寺工地,按斤论工钱,100斤每一趟是30元,壮劳力一天上上下下也只能挑两趟。一条条铺向山间和山顶的石级路,无一不让人感到铺路人的艰辛。
走过三里多长的大唐古道,来到一处深潭边,那是瀑布从山顶喷薄而下冲击出的深潭。可惜近几天天没下雨,瀑布很小,细细的贴着山岩,洒落在潭底,让人想起“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诗句。在潭边歇息了片刻,一行人又顺着古道前行,路已经越来越崎岖,过不多久人就气喘吁吁起来,本来叽叽喳喳的互相调侃声音也逐渐的少了。一些人干脆从路边拣起枯枝当作拐杖,支撑着身体一步一趋地往上走。
正走得辛苦时,青石砌成的山路没有了,面前只有一道用铁栏杆制成的窄窄栈道镶在山岩上,栈道下是万丈深渊,游人见之莫不心悸。好在这种栈道并不长,我们小心翼翼的用手抓着栏杆前行,几分钟时间就都安然过去了。站在栈道尽头回望店前镇,呈带状分布在山谷中,黑瓦白墙的小巧楼房点缀在山谷中,与已经泛黄的水稻田为邻,店前河似一条玉带从小镇中间流过。——好一幅闲静的农村小镇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