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鼓灯以舞蹈为主要构成部分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它有舞、有歌、有锣鼓等打击乐演奏、有情节简单的小戏。
花鼓灯角色繁多,分工细致,主要演员有“腊花”和“鼓架子”。女角色一般统称“腊花”,是演出的核心成员;男角色一般统称“鼓架子”。
花鼓灯班子的艺术人员构成一般有锣鼓队、演员、灯头、灯混子。花鼓灯的演出分布“开场”、“上盘鼓”、“中盘鼓”、“地盘鼓”、对唱、后场小戏等几个部分。
花鼓灯自明清以后,流行区域逐步扩展,形成了以安徽蚌埠、淮南、阜阳、亳州为中心的模式。特别是在安徽蚌埠怀远县、禹会区,淮南凤台县,阜阳颖上县,农民祖祖辈辈、男女老少都玩灯,乡乡村村都有灯班。在淮河中游每个乡镇至少都有2个以上的花鼓灯班子,有的达3、4个之多,形成了“千班锣鼓百班灯”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