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游记攻略频道 > 游记攻略 > 喜欢台北 迷上那些城市的“精神宵夜”

喜欢台北 迷上那些城市的“精神宵夜”

2011-1-21 1:35:51   网友评论来源:中国经济网  
   复制链接 |   

  艋钾

  台北剥皮寮 回到艋钾

  茶馆、私塾、钟表店、米铺、浴室、理发店、日式旅馆??城市中逝去的一切,这里都有。它们以本来的面目出现,其中很多老店的创建年代以及地址都有据可查。这里是台北市万华区的剥皮寮,电影《艋钾》的拍摄地。

  剥皮寮不是被改造成各类消费场所的所谓历史街区,如成都的宽窄巷子,以及宽窄巷子们的“母本”——上海新天地;剥皮寮也不是我们常见的用蜡像、泥塑做成的城市历史博物馆,用以记录现实中早已不复存在的城市记忆,如东莞的塘厦,他们就把这些记忆装进一座玻璃大厦,名曰“城市展示馆”,立在庞大的镇政府广场边儿上。

  剥皮寮是原汁原味的台北老街,官方名头是“台北市乡土教育中心”。“一府二鹿三艋”,清代的台湾开发较早的这三个地方,台南府、鹿港镇都有丰厚的历史遗存,艋是台北这座城市的发源地(详见本刊2010年5月号Inplay栏目),但它早已淹没在都市化的洪流中。剥皮寮,是艋钾仅存的记忆。它的幸存,其实也颇为侥幸:因为政府的城市规划宣告得早,老屋旧貌得以保留,同时又因为政府行动得慢,所以老屋没被拆除。

  “剥皮”一词的由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其名来自于剥树皮、剥兽皮。日据时代,政府开始一连串的“市区改正”规划政策,改建道路网、公园、下水道。新规划设立的广州街、康定路、昆明街,使得剥皮寮这段清代老街被截断并隐没在广州街的背后。日据后期,部分剥皮寮街区被划为今老松小学的预定地,光复后仍被沿用,因此老街的房屋不再改建,建筑物旧貌得以保存。1988政府进行剥皮寮土地征收, 但1999年才进行净空,屋主搬离。

  这片历史街区保存有相当完整的清代街型、传统店屋,以及日据时代市区改正后的立面、光复后的改建面貌,立体地记录了艋市街的发展。不仅是建筑,街区内还存有相当多的历史轨迹,如,章太炎旅台居所(广州街123号)、永兴亭船头行、宋协兴米店、吕阿昌医师宅、日祥旅社、太阳制本所、秀英茶桌仔店、长寿号茶桌仔店、道教法坛威灵坛、公共澡堂凤翔浴室等,加上周边的龙山寺等古迹,以及金纸店、中药行、青草店、佛具店等传统店铺,剥皮寮历史街区蕴含了丰富的乡土文化。在民意呼声下,台北市遂于2003年成立剥皮寮再利用的经营团队“台北市乡土教育中心”,期盼这里能成为本地中小学师生的本土教学园地,甚至跃升为世界级的本土教育重镇。

  让剥皮寮一跃成名的,是电影《艋钾》。这部于剥皮寮拍摄的电影,其实就是台北市文化局资助的。没想到,电影一炮而红,台湾本地票房超出《阿凡达》近三倍,此地也成为台北市的热门文化旅游景点,成为借电影成功推介旅游目的地的又一神话。

  我们抵达剥皮寮的时候,台北已经沉入夜色。狭长的街道中,人不多,一个个老铺像是打了烊一样,门前没有市声,只有海报、招牌、广告??不知道的话,会误以为闯入了某家片场。但它就是真实的存在,曾经的,也是现在的。

   [编辑:高珊珊]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台北  精神宵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