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在吉安的峡江,在一个游人十分罕至的地方,有一座跟道教有关的山,这座山据说还是道家的第十七法乐洞天,第八郁木福地,山的名字叫玉笥山。
玉笥山本来不叫玉笥山,它原来叫群玉山。改名字的事发生在距离现在1882年的东汉元初五年。那时侯,可能是平定西域稍得空闲,安帝刘祜在一次南巡的时候,到了群玉山,也许是无巧不成书,在山中,他竟然见到有玉箱如笥,笥就是装饭食或衣物的方形竹器,于是,这位年轻的皇帝把这个有祥瑞之兆的箱子放在了祭坛上,正要祭拜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件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玉箱不见了。按照当时的认识水准,这肯定是一件神物了,有了神的提示,群玉山当然要改名字,所以就有了现在的玉笥山。这个有点附会的故事的主角安帝刘祜那一年虽然只有25岁,但是当皇上的经历已经有了12年。
据称,玉笥山有三十二峰,如太白峰,如元皇峰、双龙峰、元秀峰,如太阳峰……有人形容这恰似“三十二朵青芙蓉,隔江插着长屏风”。明朝的时候,有一位官作到左副都御使,出生在玉笥山边的文人练子宁甚至有诗赞叹:“玉山高与南斗齐,云锦照耀庐山低。三十六峰凌虹霓,飞端喷雪临回溪”。《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也有记载:“天下称名山,大江之西有三,曰匡庐,曰阁皂,曰玉笥,而玉笥尤为天下绝境”。如此备受推崇当然是古时候的事了。古时候玉笥山是如何的山清水秀、如何的香火鼎盛,凭着想象你也许能猜出一些,也许猜不出来,但是如今的玉笥山却没有这种地位和身份了,最少没这种感觉了,虽然,依然有一种静谧,有一种清新点缀其间。
当地人讲,在春夏两季的时候,玉笥山的迷人便一览无余,那时侯,你可以看见诸峰是久雨初霁,雾气横空,映虹照霓,晴岚如洗,苍翠欲滴,万壑千岩,浮青拂绿。
因为玉笥山的地质属于石灰岩,所以它不但有峰峦奇特之妙,而且有怪石异洞之趣。象“拔地数千仞”的紫霄石,“据蟠数百亩”的泰石,“洞深窈然无底,羊肠九折”的仙人石,“伸头低伏如寿龟”的龟石,都会引发你的想象,留住你的脚步,吸引你的目光。
玉笥山还有泉流三十六处,号称“三十六涧”。最著名的是山脚处的仙人泉,书上记载:仙人泉“泉眼深不可测”,“冬温夏凉,清可鉴发”,“其味香冽”。品一品仙人泉水,你或许能够更本质地了解玉笥山的性情。
在玉笥山,有一座道观,道观的门前,有一幅对联:洞天福地道封此地二者得兼可谓胜境,玉笥名山誌载江南三山之一堪称古迹。玉笥山的精要,可以说尽在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