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晨,薄薄的雾,爽爽的风,吃过早点,我便和友人漫步来到东港市大孤山古建筑群。这里南濒黄海,东临洋河,海山相映,峭拔突兀,孤峙海滨,故得名大孤山。自古以来,凡有奇山,则必有名诗。古建筑群坐落在大孤山南麓山腰绿荫丛中,气势之峻之幽是何等的气派和辉煌!在交通条件极为不便的古代,寺庙既非占名山,又非扼踞要津,却何以成为香火鼎盛的东北寺庙祖庭,至尊显赫的寺院呢?
走进大孤山古建筑群,不仅走进了暮鼓晨钟的中教圣殿,而且走进了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走进了璀璨夺目的艺术宝库。
早在新石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劳动、生息,用勤劳的双手,推动着社会前进,创造了灿烂文化。
大孤山古建筑群有关资料记载建于唐代。圣水宫记载:“乞至明末,殿宇荒废,仅存基垣”。经清乾隆,嘉庆道光等各时期重修和增建,规模逐渐扩大,而且汇集了精湛的建设技艺,雕梁画柱,垂脊飞甍,抖拱雀替,砖雕石刻,保留和继承了古代建筑艺术和民族的独特风格。建筑群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殿宇楼阁126楹,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是东北现存较为完整的清代古建筑群之一。
建筑群分为山上、山下两部分。汇道、佛、儒三教于一处,实为罕见。山下有天后宫、地藏寺、文昌宫、财神殿、关帝庙和戏楼等形成一完整的整体。天后宫“建于清乾隆、嘉庆两代之间”,分前中后三庭。后庭为天后圣母殿,光绪六年(1880年)被火烧烬,当年又重建,于光绪八年(1882年)落成。五楹正殿前为卷棚玄廊连同一体,别具一格。卷棚檐下的变化龙拱,额枋上生动的历史典故,雕刻优美,技艺精湛,无不令人赞叹先辈们的丰富智慧和创造才能。前庭三楹大殿是正殿的东门,东西有重檐歇山式架构的钟、鼓二楼陪衬,相得益彰。天后宫东部为地藏寺,由释迦殿(1802年)地藏寺(重建于1861年),和文昌宫(1862年)等组成。殿堂随山势高低构筑成阶层式院落,鳞次栉比,颇具匠心。每个院落都有正殿和配殿对称式,皆为青砖黑瓦,木架结构。屋顶多为合瓦顶,也有桶、板瓦顶,并有莲花、寿面三角形式等构头。正脊为陶塑花脊,如蛟龙飞凤,奇草异卉等雕饰,顶端塑有大象、宝瓶、宝葫芦和仙人,两端有鸱尾装饰,四垂脊形态各异,神姿生动的兽首和跑兽,与建筑物协调紧密,庄严肃穆。等别是建筑物上的各种砖雕,都别具匠心,趣味横生。如“飞龙吐云”、“二龙戏珠”、“翠竹仙鹤”、“梅鹿青松”等等;除此还有历史和神话掌故情节的“三娘教子”、“八仙过海”等人物雕刻,形神兼备,栩栩如生,颇有巧夺天宫之感。南部是戏楼,始建于道光六年(1826年),与地藏寺遥遥相对,与山上的圣水宫集中在一个中轴线上。与坦砥的广场相隔,自成一体。据导游说,这戏楼是古时唱戏,集会主要活动场所,每逢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八和二十八日,来自四面八方的客商、寺人学者云集这里,进行文化、贸易交流和参观旅游。反映了大孤山在古代物质文化生活和繁荣盛况。
山上建筑,由三霄娘娘、龙王殿、观海亭和石佛塔组成,等临远眺,苍茫黄海,烟波浩渺,獐鹿二岛,尽收眼底,正如一位墨客所吟:“登临一醉清泉酿,那识园别有天”。
大孤山古建筑群的历史、宗教、文化凝聚了一脉相承的民族之魂,闪烁着举世瞩目的智慧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