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积山,俗名麦积崖,五代天水人王仁裕撰写的《玉堂闲话》中说“麦积山者,北跨清渭,南渐两当,五百里岗峦,麦积处其半,崛起一块石,高百万寻,望之团团,如民间积麦之状,故有此名。”这当然有些夸张,但形象地说明了麦积山得名的缘由。它位于秦岭西段的北麓,周围群峰环抱,麦积一秀崛起,高142米,距天水火车站30公里。
麦积山
麦积山景区松竹丛生,清流遍地,山峦叠翠,自古有“秦地林泉之冠”的美誉。春来一片苍翠,夏日山花烂漫,秋季白云红叶,冬天玉树琼枝,颇有四季皆景的南国风光。“麦积烟雨”为秦州十景之一,那如仙如幻的美景使游人为之陶醉。清翰林邑人吴西川在《麦积烟雨》诗中赞曰“最宜秋雨后,兼爱暮时烟”,可见烟雨之撩人。登上麦积山石窟的“散花楼”俯瞰,方圆百里林海茫茫,如诗如画,满目生碧,气势磅礴。如将色彩缤纷的花瓣腾空撒下,随着气流缭绕而上,可出现“天女散花”般的迷人景象,使人顿生飘飘欲仙的感觉。麦积山石窟是麦积山景区的主要游览点,它开凿在距地面80米的悬崖绝壁上,洞窟“密如蜂房”,栈道“凌空穿云”,其惊险陡峻为世罕见。杜甫有诗赞曰:“野寺残僧少,山圆细路高。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
麦积山
乱水通人过,悬崖置屋牢。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麦积山石窟是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从十六国后秦(公元384年至417年)时期开始营造的。谚云:“砍尽南山柴,堆起麦积崖。”可见建造时的工程浩大与艰辛。据梁《高僧传》载,南朝宋年间,高僧昙弘禅居麦积山,不久名僧玄高继至,二人共住寺院,常有学徒三百余人,可知当时佛事之盛。
西魏刚刚立帝时,在这里“再修崖阁,重兴寺宇”。魏文帝原配皇后乙弗氏在此戴发修行,赐死后“凿麦积崖为龛而葬”。北周保定、天和年间,秦州大都督李允信为其亡父造七佛阁,大诗人庾信为此写了一篇《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隋文帝仁寿二年,杨坚在全国敕葬“神尼舍利”时,秦州使将舍利葬在麦积山顶上,现在山顶还有高九点四公尺的隋代舍利塔巍然屹立。唐、五代、宋、元、明、清都不断开凿或重修。历史上虽遭多次地震、火灾的破坏,现仍保存窟龛194个,泥塑、石刻造像7800多尊,壁画千余平方米,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
麦积山
由于多雨潮湿,壁画大多脱落,但泥塑基本完好,有的泥质如新,坚如烧陶,可见古代艺术匠师们制泥技艺之高超。在艺术造型和特点上,泥塑生动优美,石雕技艺精湛,壁画古朴素雅,不论足北朝的“秀骨清像”,还是隋唐的“丰满圆润”,都刻画得栩栩如生,温婉可亲,极富生活气息,与中原文化一脉相承。这种“形神兼备”的传统技法,充分体现了上集六朝精华,下启唐宋新风的民族艺术魅力,不愧有“东方雕塑陈列馆”的美誉。
麦积山石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麦积山石窟艺术极为重视。一九五二年西北局,一九五三年中央人民政府先后派专家组成考察团,对石窟进行了全面勘查。一九六一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更好地保护这座瑰丽的艺术宝窟,国家于八十年代又拨巨款,历时八年,对山体进行了维修加固,使麦积山石窟面貌焕然一新,吸引了更多的海内外游客。
植物园
麦积山石窟周围,还布列着以下多处景点:
植物园。在麦积山后崖沟,距石窟2公里。该园三面环山,巧妙利用天然山形水脉和植被,稍辅以人工造园之智慧。花木掩映亭台,百鸟鸣和幽林,使人身置园中而不知有园,心契于自然。植物园占地约5500多亩,荟萃了我国南北兼备的1800多种146个科目的种子植物,大面积青翠碧绿的落叶、阔叶、针叶、混交林,形成了生机勃勃、绚丽多彩的天外美景。
雕巢峪。在后崖沟,与麦积山左右毗邻。风景优 美,地势险要,后背东侧的崖壁呈“扇”状,故名“三扇崖”。崖之下,峪之北,有西汉末年陇上割据者隗嚣的避暑宫遗址,其间飞瀑溅玉,林壑有声,使人顿生凭吊幽思之感。
罗汉崖。在麦积山石窟西南侧,与夕照壁遥遥相望,形若一罗汉垂手而坐。其上有长方形洞窟一处,长约40米,窟内遗存有宋代重塑的三世佛像。据说罗汉崖三世佛廊开凿时间早于麦积山石窟,谚云:“先凿罗汉崖,后开麦积窟。”
香积山。位于麦积山正南面,“香积积雪”自古为一名景。此山因建有香积寺而得名。相传唐时香火极旺,与麦积山瑞应寺交相呼应,晨钟暮鼓此起彼伏,佛事鼎盛。明胡缵宗《与麦积山上人》诗中咏道:“南有香积寺,北有麦积山。山人拾瑶草,白云相与还。”香积山半有一天然溶洞,名玉祥洞,洞内曲曲折折,或豁或幽,乳石悬垂,渗水湿人颈项,深不可测,极有旅游开发潜力。
麦积山
交龙寺。位于麦积山景区和仙人崖景区的交界处,是贾河村后高山上的一处古寺。据有关出土文物和史料推考,该寺始建年代不晚于麦积山石窟。近些年,主要靠民间筹资形式,建有“始母宫”等多座建筑。该寺依山构建,鳞次栉比,金碧辉煌,又加上其特异的地磁场力,对游客和周边群众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
麦积山是我国著名游览名胜,更是甘肃天水最著名的风景区。名胜就在自己的家门口,可由于在外工作,没能亲眼目睹她的风采,心里总是怀着无限的遗憾。
今年8月,正好乘着回家看望母亲的机会,决心到麦积山一游。乘着风和日丽的天气,我和年近八旬的父亲、侄儿、女儿一行四人前往向往已久的胜地――麦积山出发。
车子沿着盘山公路前行,公路顺着小溪一直延伸到大山深处。进入大山口,上了年纪父亲有点晕车,我们没有急于上山,而是在一家小饭馆准备吃点东西,一来让父亲歇歇脚,二是正好借机领略一下车外的风光。大山的入口处,好像是一道山色分界线,山口的外面还是一片黄土高坡,但一入山口山色一下子嫩绿起来,漫山遍野一片绿色,路边的小溪唱着欢快的歌一路向前,树上的小鸟叽叽啾啾地相互问候着远方的来人,一阵微风吹来,夹带着幽香的空气让满车一片青凉,顿时让人精神振奋。在区间车司机的的催促下,我们恋恋不舍地又登上了上山的车。才几分钟时间,只听女儿兴奋的喊起来,“快看呀,麦积山到了!麦积山到了”。
大家不约而同地向前望去,只见雾气缭绕,树天相接,大概是树木茂密的原因,空气也过分地湿润起来,脸上有一种接受大自然亲吻的感觉。丝丝的凉气迎面扑来,你会忘记这是炎热的夏季;透过云雾缭绕的树冠,隐约地看到平地突起一座形似麦草垛的山峰,这就是我向往已久的麦积山,置身于山中,仿佛到了仙境,有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听导游说,此山高140多米,在半山腰的峭壁上开凿了194个石窟,其中保存了从4世纪到19世纪以来的历代泥塑、石雕7200余件,壁画1300多平方米,作为重点保护文物,洞窟不论高低,大小都按上了木门,木门紧锁,虽留有窗户,窗户上装上了纱窗,游人只能隔窗而望,隐约可见里边的雕像,大的高达15米左右,小的只有30多厘米,洞窟与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空中的栈道连接,在山底下看这些栈道蜿蜒曲折,犹如一条长龙盘旋在山腰,如果不是事实摆在眼前,你会认为这分明是神功,哪里是人类所为?
担心父亲头晕上不了栈道,我们只在山下看,此时,我想我要是能像孙悟空会变法术多好,就可以钻进所有的洞窟,饱尝眼福,把所有的雕像、壁画看个够;不知不觉已过了两个多小时,我们只忍痛割爱地离开石窟去别处,当然少不了入乡随俗地烧香拜佛、拍照留念。侄儿的数码相机快没电了,可这人间美景哪里能拍完?下山时,再环顾四周,只能把这密布在山岗的苍松翠柏、野花茂草,把那千山万壑、重峦叠嶂、云雾青松交织的美丽图景收入眼底,记在心头。
由于时间的关系,对如临九天的仙人崖、风景秀丽的植物园等优美去处只能是望而生叹了,但是当看到家乡如诗如画的风光,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景象,一种对家乡热爱的愉悦心情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