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直以来, 苏州以“私人园林”为最大卖点,而苏州园林,只会让人联想起“小家碧玉”,小格局里面的大空间,小空间里面的大景观,就是用最小的面积和规模营造 出最大的视野,与苏州人的生活如出一辙———精致。但是到了苏州的吴中区,才发现原来一直误解了苏州,或者说,“不到吴中,不识苏州”,原来苏州园林有惊 为天人的一面,大气天成,气场格局宏大。
地理课堂
苏州市吴中区是吴文化的发源地。约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吴地已有先民生息繁衍。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创造了当时很先进的“良渚文化”。三千多年前泰伯在吴地建“勾吴”国,始有历史纪录。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 中国,设置吴县,县名沿用至21世纪。
出行攻略
交通:吴中距离 上海虹桥机场约1.5小时车程。
吴中方物:吴中区位于 太湖之滨,桂花、茭白、莲藕、水芹、芡实、莼菜、太湖大闸蟹、太湖三白(银鱼、白虾、白鱼)、藏书山羊、东山湖羊等都是特产。另,吴中还是碧螺春之乡,现在“玉品”、“吴侬”牌碧螺春茶在当地名气最大。
行走札记
吴中?是哪里的吴中? 甪直、木渎,在游客心目中那是靠近苏州的江南水乡,与吴中无法产生联想。而实际上,这些著名的水乡就在吴中区内。吴中,一个新鲜的地理名词,却有着遥远而熟悉的历史,行走其中,仿佛要与历史人物擦肩而过,又仿佛可以也将历史戏谑一把。
吴中,古时代的“吴中县”,大禹时代,他曾因为治水路过此地,在此召见各路诸侯;春秋战国时期,吴王曾经在此种麦、养鸡,发展养殖业,或许正是他的慧眼,奠 定了此地“鱼米之乡”的良好基础。吴中还是一个培养“圣人”的地方,兵圣孙武、草圣张旭、塑圣杨惠之、绣圣沈寿等等,都是吴中子民。
启园,将太湖引入私家园林
启 园,是本地人席家的花园,由于当年在此地恭迎康熙皇帝登临苏州吴中,为了纪念席家先祖的显赫,席家便把这块地皮也买下来了。从外面看来,是平淡无奇的“小 门”,进门之后,小庭院、小院落,虽曲径通幽却也不显山露水。但随着曲廊进入庭院,绕过假山,来到了“融春堂”、“如意小筑”,再来看那满园景致———好 家伙,一道小曲桥,将太湖引入眼帘;一道牌坊,将御用码头“虫二”亭(风月无边亭)拉入眼前。什么叫“衔山吞湖”,什么叫“借景取材”,启园让我对苏州园 林刮目相看。
在发感慨之前,有必要澄清一下“太湖”的概念,大家心目中的太湖多属于无锡,而实际上,太湖的更多面积在江苏苏州吴中 境内。因此,在吴中游览太湖,并非错误。“太湖风光美,精华在吴中”,吴中区拥有广阔的太湖水面和蜿蜒绮丽的峰峦岛屿。3.6万顷太湖水域,吴中拥有五分 之三;太湖72峰,吴中独揽58峰。
走进启园,先是一片橘子园;经过一段长廊又一段长廊,如果你不在某个亭子停歇的话,可以穿过一片茶园,那可是“碧螺春”。忘了说,吴中可是碧螺春的故乡。
据 说1699年,即是313年前,康熙大帝来过此处,还在一棵杨梅树底下休息过。现在,杨梅林子早已消失了,但这一棵被皇帝挨过、靠过的杨梅树却枝叶茂盛, 的确有点不可思议。旁边留下了“御驾圣迹”的石头碑子,记录这一历史时刻。石碑已被磨砺得厉害,但杨梅树依旧固我地“扬眉吐气”,根深叶茂。
陆巷古村,将“解元会元探花”
尽收到小村落
“陆 巷”是一座太湖边上的小渔村,现在村落中还有码头可以直通太湖,几乎每家每户都有捕捞的工具,小村落中出了个大人物———明代宰相王鏊。说起王鳌,可能我 们大家都从没听说过,但是说起他的学生———唐伯虎,那大家都很熟悉了。唐伯虎靠“三点秋香”而名遍古今,但老师官至宰相却后人不识。可见,官位高低并不 重要,有点桃色新闻的比较容易被记忆,但吴中人告诉我,“实际上唐伯虎根本就没有见过秋香,甚至就没有秋香这个人”。
好吧,言归正传,清官宰相王鳌就出生在这太湖边上的小村庄,一连在乡试中得了解元,第二年在礼部会试中取得“会元”,在殿试上才华出众,被皇帝钦点为“探花”,三座牌 坊现仍耸立在陆巷古村中。村落既有深宅大院的格局,还有水上人家的气息,是当年拍摄《橘子红了》的主要地方。穿行在迷宫一样的巷子中,倒是有一种淡淡的哀 怨和离愁。
穹窿山,将孙武吸纳为“新苏州人”
世界兵家鼻祖孙武,落户在苏州吴中的穹窿山,吴中的格局立刻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苏州也从原来只有柔软变为刚毅勇武。
吴 中人很骄傲地向我们推荐,“兵圣孙武是新苏州人”。似乎没有人去考究孙武到底是何方人士,但有书可考的记载是,公元前515年,年仅30岁的孙武带着太太 田淑贤自太湖登岸,自此隐居吴中穹窿山,并在山中奋笔疾书,成就了一部传世之作———《孙子兵法》。可见,穹窿山上酝酿出来的兵家大智慧,直接决定了战场 成败,更影响了我对苏州印象的判断。苏州的温婉其实很有内涵,因有了吴中豁达而内强的本质。
雕花楼,将世界精品纳入私宅大院
不到雕花楼,你不知道吴中人富有到什么程度。她不以年代久远著称,而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贵族生活,从建筑设计理念到艺术品位,都高人一等。与潮汕地 区第一豪宅的陈慈黉故居相比,雕花楼更有中国民族特色,将苏州“香山帮”的雕刻技术手法发挥到淋漓尽致;而且将富人家“藏富”的谨慎态度用建筑的手段表现 得很彻底。景区管理人员最近还发现了雕花楼的第7处隐秘的“暗室”,而且即使是在这样的秘室里面,精致的雕刻艺术也不能少。看雕花楼,如看一部侦探小说, 有种不断与远去的主人家“抓迷藏”的感觉,从看雕刻琢磨他的心思,到看暗藏的密道、密室,捉摸他老人家藏富的心态。
雕花楼从 1922年就开始动工,3年后完工,全楼耗资17万银元,最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是砖雕、木雕、石雕、金雕,而且都是用一些建筑细节、雕刻、装饰等手 法来演绎中国美好的祝愿,以此表达主人家对官运亨通、财源广进等美好的希翼。比如说进门前的地面砖雕,一个大花瓶上面插了三支古代的“戟”,这表达的是 “平升三级”的意思;进门更是讲究,“进门有宝、拉手有钱、脚踏有福、抬头有寿、回头有官、出门有喜”,总之,这家人就是要将福、禄、寿、喜、财等收入家 中。我们现在抬头能端详到的都只是表面,内行人看的却都是建筑用材和家具,比如红木酸枝、上等的大理石、黄杨木、银杏木等,还有主人家收藏的众多真迹墨宝,价值无法估量。
精彩推荐
|
|
旅游攻略,地震自救和救人方法和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