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姥山是备受历史文化名人推崇敬仰的高山,唐朝以前天姥山就已被中国文人向往,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羲之、谢灵运等历史人物都在此留下足迹,寻访天姥山并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壮游》、《石城寺礼拜》等千古绝唱。我身在茶园向山下眺望,神奇的山水,不凡的气势,顷刻间让我忘掉一切杂念。
外婆坑村海拔650米,而村属的野茶园地势更高更陡,从村里出发,要登一个半小时才可采到山茶。村里改良栽种的龙井、白茶、九坑早等品种,也都严格遵循自然规律,生长在海拔700米以上的山坡上,精耕细作,坚持无公害品质胜过其他区的同类茶叶。抵达茶园时已是大汗淋漓,再看表足足攀登了近两个小时。而村民平时仅需一个多小时。向远望去,更高的山坡处还有茶园,我没有放弃。欲知好茶真面目,需要体力加毅力的考验。
一采茶人正匆匆行走于新昌风景优美秀丽的茶园中
我已身在海拔八百多米之地,要一览众山还要待雾气慢慢散去。正准备休息一下,一位穿着朴素的男士走过来向我打招呼,邀请我去前面的一处简陋休息室休息,交谈中得知他姓林,是村支书。边品茶边聊,他说村里茶园共有1500亩,产量很大,2010年人均收入10060元,主要经济收入是茶叶,特别是每年清明前采摘的近3000公斤野生茶,弥足珍贵,大部分被北京的茶叶经销商购走。老舍茶馆招待国内外官员等贵宾用茶,均出自这里。
村里主要产外婆坑龙井,“南方有嘉木,新昌有好茶。”新昌的好茶指的主要是他们外婆坑的龙井,现远销美、俄、日等十余个国家。500克上乘的龙井需五万片青叶。口感的独特,品质的上乘,还因他们传承保持了自成一体的古法采摘、摊放、杀青、回潮、辉锅、分筛、挺长头、归堆、收灰等工艺。
沏一杯龙井,惬意地享受着午后的休闲时光,这就是当地人的生活。
“明前茶”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从南往北,好茶先后出在清明和谷雨时节。江南的好茶恰恰出自清明前。而新昌地处山区,四百、五百、六百直到千米以上不同的海拔,只要是雾气萦绕的地方,清明和谷雨前后都有好茶可采。外婆坑属新昌县海拔最高的村屯,“明前茶”细嫩品质最好。“明前茶”由于芽叶细嫩,香气和滋味含量丰富,因此品质非常好。但由于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因稀少“明前茶”就更显珍贵了。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观看采茶时,曾作诗《观采茶作歌》,有诗句云“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是指清明前一日采制的龙井茶 品质最好,过早采制太嫩,过迟采制太老。
千辛万苦皆故事
让我吃惊的是正值采茶旺季,连绵陡峭的茶山,仅能望到零星的采茶人。茶是要一芽一叶地采,大片的茶田何时才能把应季的茶,在最鲜嫩的时段采完?答案是:忙时采茶人几乎在凌晨就赶到茶园开采,直到日落,村里上到七、八十岁的阿婆,下到懂得采茶常识的学生齐上阵。还有就是有选择地采摘,有时为选择最适合采的叶,迈出几十米只采几叶。
多少次拍摄采茶,看到的几乎全是女工,有的身后还背着孩子,还有看上去很小的姑娘,她们来自附近村屯甚至不远千里,外貌、穿着都有很大的差异。她们几乎每个人的手里都拿着一根竹棍,仔细看竹棍上都划有记号。原来这是用来测量茶叶是否可以采摘的工具,有些女工没带竹棍,就背上孩子目测可采茶叶,孩子大小和竹棍标记的高度几近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