瑷珲古城被历史铭记,恐怕不仅仅是因为第一任黑龙江将军衙门驻地设在这,更因为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沙俄签订《瑷珲条约》那段屈辱的历史。这个暑假,我专程重访瑷珲,站在那一片断瓦残垣中触摸那段历史。
整个行程,是沿黑龙江北溯,途经黑河市区,然后行车30公里,最终抵达瑷珲古城。初入瑷珲,已见不出史载江东64屯的繁庶和第一任黑衙门的威严了,一座新兴的边陲小镇以它的淳厚展现在游人眼前。后来,才从导游那得知原因,原来真正的瑷珲古城早已被沙俄军队焚之一炬。
随后,我依次走访了江畔广场、魁星阁、瑷珲历史陈列馆,瑷珲得历史才从抹去百年的尘埃,在人们的视野里清晰起来。
瑷珲,是达斡尔语“可畏”之意,取名于瑷珲河。瑷珲河位于黑龙江对岸的江东64屯境内,今俄联谢雪村附近,现名芒嘎河。300多年前,瑷珲一带是达斡尔族聚居的地方。著名的达斡尔族首领、清朝皇太极的“额驸“巴尔达齐”曾统辖过这里。1674年,清政府在黑龙江支流精奇里河口建瑷珲古城,成为清代黑龙江将军的最初驻地,因该城僻处江东,交通不便,1684年清政府又在黑龙江右岸(今爱辉乡驻地)筑瑷珲新城,将军衙门由江左移至江右岸。1690年黑龙江将军移驻墨尔根(今嫩江县城),在瑷珲留驻副都统。瑷珲县辖地当时包括黑龙江左岸的江东64屯。
1858年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规定江东64屯仍由中国人永远居住,归中国官员管理,俄人不得侵犯。然而,1900年沙俄加以武力霸占了江东64屯,烧杀抢劫,驱赶大批中国无辜居民落江身亡,制造了震惊世界的江东64屯和海兰泡惨案。
当年的繁庶之城,只有一座魁星阁保留下来,同滔滔向前的黑龙江水一起诉说着那段“血与火”的历史。1975年,当地政府在魁星阁旁建起了瑷珲历史陈列馆。
在陈列馆的四厅,给我触动最深的就是,“海兰泡惨案”半景画,它采用了声光色的现代媒体手段,逼真地再现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事件。短短一周,俄军在海兰泡共进行了4次大屠杀,夺去六、七千中国人的生命。
我站在魁星阁下,手摸那一段古城墙,古今之感,家国之痛油然而生。历史容易被遗忘,但也最难被遗忘。一句“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说起来很轻松,可把它放在历史的语境中,就是鲜血和屈辱的集体记忆。当年的海兰泡已经变成了俄罗斯的维申斯克城,与瑷珲古城隔江相望。现在,他们只凭身份证就可以来对岸旅行。在街上 ,穿着三流中国货的俄罗斯人随处可见,让人觉得滑稽至极。
“落后就要挨打!”我记在心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