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游记攻略频道 > 游记攻略 > 楠溪江:古色古香又美丽精致的旧年华

楠溪江:古色古香又美丽精致的旧年华

2010-11-22 1:30:30   网友评论来源:中奢网  
   复制链接 |   

  楠溪江

  车子沿着楠溪江西岸缓缓前行。 

  八月的楠溪江别有一种情致,满目的绿从山峦之间一直层层叠叠地蔓延到溪边水畔,将溪水浸染成明明暗暗的青碧色。楠溪江的水域地图,看上去就像一片摊开的桑叶,皱巴,起伏不平,不规则的边际。凸起的地方是山,在山的每个缝隙,都有曲折的水流,细致如丝,像叶子上的茎脉,弯曲,在反反复复的弧线中展开自己优雅的长度。在那些粗细不等的茎脉边上,散布着无数个圆点,像桑叶上透气的毛孔,每一个圆点都是我心驰神往的古老村落,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芙蓉、枫林、苍坡、鹤湾……。那些单姓血缘村落的先祖们,当年为了逃避世乱来到这片环境封闭的世外桃源,山清水秀好读书,明媚秀丽的楠溪山水和远避尘世的古朴民风,蕴养了古村中亦耕亦读、诗礼传家的乡土文化,或许这里才是我们中国古老农耕文明的根之所在。 

  当我第一次在陈志华教授的《楠溪江中游的古村落》书中读到它们的时候,只能用惊艳来形容。陈老饱含深情的笔触和李玉祥视角独到的照片相得益彰,两位守护者对楠溪江的热爱,对江畔古村落的钟情,让我感同身受。陈老在后记里高声呐喊:救救乡土建筑!为此陈老愿做啼血的子规,日日夜夜地啼叫,直到喉咙里溅出最后一丝血,那份痛心疾首,那份执着与无奈跃然纸上,我被深深地打动了、感动了。 

  车子越往前走,山是越发苍翠,水是越发青碧,江南的山绝大多数是没有棱角的,象芙蓉三崖这样突兀的巉岩远远望去就足够让人心动,我不知道有多少楠溪江的先祖是因为这美丽的三崖而下决心定居于此,但我知道崖下密布着楠溪江畔最美丽的村落。据说每当夕阳西下时,霞光照映在芙蓉峰上,其色白里透红,就全倒映在其中一个村子里的大水池中,看起来宛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芙蓉花,这个村子因此有幸得名芙蓉。但是八月的芙蓉村,寨墙边的木芙蓉还没有开出它那或洁白、或绯红的花朵。 

  我们的车就停在芙蓉村的东大门,由此往东数百米就是清澈的楠溪江吧,很多人来楠溪江只是为了体验竹筏漂流,而我更倾心于江畔这些古老的村落,更倾心于村里宁静的乡土生活。芙蓉村“背山面水”的风水格局决定了它的特定朝向——坐西朝东,面朝楠溪江,背靠芙蓉崖。芙蓉村是2000多米长蛮石寨墙围成的,整个村庄犹如一座小城堡。围绕寨墙,全村共开了七处寨门,其形制各不相同,始建于明初的东门是芙蓉村的正门,形制比较庄重,称作“车门”,又叫“溪门”,三开间歇山式的两层楼阁建筑,结构端庄秀丽、飞檐翘角,曲线柔美。古时候,此门既可登楼眺望敌情,更是观景赏美的最佳去处。大门两侧一幅对联写道:“地枕三崖,崖吐名花明昭万古;门临四水,水生秀气荣荫千秋”,说尽了芙蓉村的鼎盛文风和好风水。 

  自五代、唐、宋以来的文人骚客们为避战乱,羡慕楠溪江的山水形胜,纷纷带领家人隐居,牛角挂书,亦耕亦读,生息繁衍,形成了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单姓血缘村落。陈姓聚落的芙蓉村最早建于北宋初年,也许真的是风水好,芙蓉陈氏人才辈出,是楠溪江远近闻名的望族,南宋时在临安任京官的就有18人,世称“十八金带”。宋元之际,元军南下,芙蓉村曾担任过秘书省校勘兼国史院编修的陈虞之响应文天祥的号召,“率族拒战,困岩三载”,八百村民,不!八百壮士,终因弹尽粮绝,跟随陈虞之跳芙蓉崖,壮烈殉国。芙蓉村也因此被元军付之一炬,直至元至正元年 (1341) 才在原址上重建了芙蓉村。

   [编辑:高珊珊]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楠溪江        
热门景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