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门峡的仰韶文化遗址其实只有一个建设得十分简陋的小小的陈列室,摆放着为数不多的复制品,真品应该都在北京的博物馆里吧!
到了渑池县还要乘半个小时的拖拉机才能到仰韶村文化遗址,那是个穷山恶水的地方,但民风淳朴。
代管陈列室钥匙的是一位村里小学的老师。那里除了不定期会有一些学术考察团或学术会议外,平时都是关着门的,偶尔有像我们一样极少数的散客光临,便要碰运气了,如果管钥匙的这位老师正好外出不在,就只能白跑一趟了。我们的运气不错,在等拖拉机开的那会儿,正赶上这位老师从镇上帮村里一位大娘买萝卜回来,与我们同乘这辆拖拉机进村去。他见我们两个女学生,便问我们是否是历史系考古专业的,这更让我们觉得这里是鲜有游人的。与我们同乘拖拉机进村的还有一位大娘,她听我们说仰韶村发掘出那么多国宝级的文物,可是个风水宝地,就很不以为然地说:“这玩意儿不能吃不能穿的,有啥子用。”看来这里虽是国家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村民的日子却穷得响当当。
拖拉机颠簸了半个小时,把我们带到了村里。那里到处都是黄土,风沙很大,由于我们去时是冬天,便都是一些光秃秃的树。村民的房子大都是泥土垒的,还有一些住的是窑洞。家家户户的门外都有一个毛坑,听说早些时日里为毛坑起土埋粪时能挖出一些石器,这些可都是国宝级的文物,但只能藏在家里,若拿去卖了,可是砍头的罪啊。管钥匙的那位老师便收着一个石铲,他拿出来给我们看,工艺可谓精湛,还有水锓纹,确实是个宝贝。
陈列室的门票(20元/人)亦由这位老师代收,但他似乎不太好意思收取,我想大概是因为没有任何监督机制,而20元对当地人而言是不菲的。但我与同伴还是执意付了门票的钱,毕竟能守有这块古文明的传播地实属不易。
因为那里是地地道道的农村,自然没有饭店,这位老师盛情地邀请我们去他家吃个便饭,其实只是一张面皮,切成面条状,加了一点油和盐,菜是没有的,所以自然不太好吃,我们勉强吃了些充饥,但心里仍是十分感激的。他的家十分简陋,一些破旧的桌椅柜和一张大床外,唯一值钱的大概就是一个很小的黑白电视机了。与老师的妻子闲聊时,她说,因为国家圈了大片的地还要进一步发掘文物,所以村民分到的地是少得可怜的,穷日子是可想而知的。
除了萧瑟悲凉但也别样的自然景观外,整个仰韶村文化遗址其实没有什么可观之处。也许只有国务院竖在那里的一块刻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能说明它的地位。而对于来自浙江的我们,联想到浙江的良诸文化遗址的闻名与兴旺,更要感叹它的闭塞与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