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清寺4时停止售门票,我们是3时50分赶到的。买好门票,急急忙忙走了进去。
国清寺的山门不同于一般的寺院,在影壁“隋代古刹”右侧,转九十度,朝东开。山门,并不雄伟壮观,显得朴实平易,看不出,这是我国佛教第一宗派“天台宗”的发祥地;看不出,这是日本、韩国、朝鲜“天台宗”的祖庭。我想,大凡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往往不大喜欢张扬,有一种古朴的美。
山门额题“国清讲寺”,这又与别的寺庙不同,多了一个“讲”字,大概跟国清寺作为“天台宗”的发祥地,讲学传道方面的功能有关吧。
还值得一记的是国清寺的门票,只要5元。作为国家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内外闻名的古刹,它应该与灵隐、大佛寺属同一个级别。在国外的知名度,可能比灵隐、大佛寺更大些。灵隐的门票(包括进风景区的20元)是35元,大佛寺是50元,,而国清寺仅收5元。据说,有关单位曾要求国清寺提价,被国清寺的主持断然回绝。方丈说,国清寺是神圣的佛堂,不是经商的商场。在一片市场经济的喧哗声中,竟有这样一位方丈,竟有这样一座庙宇。这件事令我们对《国清寺》和方丈,多了几分敬意。
这个寺是由“被陈、隋两帝,师为国宝”的智者大师提议建造的,公元598年,杨广根据智者大师的遗愿和设计图样,命司马王弘和智者大师的高足灌顶在天台山麓建起了这座规模宏大的寺院,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赐额“国清寺”。
寺内有一株隋梅已1300多岁,是国内三株最古老的梅树之一,是国清寺第一任主持灌顶亲手种植的。隋梅高10米,胸径粗45厘米,冠幅7米。主干已枯,旁边长出多条枝干,攀附在主干上,极像一株千年古藤。隋梅虽已年迈,但每到新春,仍然繁花满树,馨香四溢。每年结梅子几十斤,和尚将它制成罐头,游客如能吃到一颗隋梅,会觉得无比荣幸。这株老梅,文革期间,花不开,果不结,枝枯叶干。待到文革结束,古寺重光,“老梅”又焕发了“青春”,变得花繁叶茂,果实累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似乎有灵性,。隋梅前方,建有梅亭。邓拓曾有一首《题梅》,抒写了他见到“隋梅”后的情怀。
剪取东风第一枝,
半帘疏影半题诗。
不须脂粉绿颜色,
最忆天台相见时。
寺前祥云峰西麓矗立着隋塔,残高59.4米,为浙江最高的古塔之一。
自古名山多古刹,天台山鼎盛时期,山上有一千多所寺院,现存的古刹中,列入全国重点寺院的就有国清寺、方广寺、高明寺。万年寺名列禅宗的“五山十刹”。
国清寺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共有四殿、六楼、八堂、二亭、二室等30余幢建筑物。大雄宝殿内的释迦牟尼青铜佛像,高6.8米,重13吨,明朝铸成,外贴真金。佛祖慈眉善目,端坐莲台,庄重安详。
5时,天色已暗,殿门照理应该关了,这时来了一批贵宾,估计是文化界的领导和专家,我们沾了他们的光,也被破例接待了。也可以说,这是菩萨保佑。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啊,请接受我们三拜,感谢您的关照。
我们还有幸进入平时加锁的文物室,瞻仰了隋朝的石碑。石碑上的隋代仕女,胖胖的身躯,丰腴的脸庞,那流畅的线条,飘逸的神态,让那些画家书法家赞叹不已。还有几块隋碑,上面的碑文是反刻的,到底为什么反刻,一位专家说,这是千古奇谜,还不知何时能解出呢。
安养堂右方莲船室壁上嵌着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独笔鹅字碑,书体疏密有致,笔势磅礴飞动,这是王羲之到天台华顶山灵墟向白云先生学书后写下的。可惜只留下半块。现 在我们看到的独笔“鹅”字右半边是王羲之的真迹,左半边是清代书法家曹抡选补写的。据碑上邑人曹抡选(1801——1871)的跋语,自称经七个寒暑,苦学王羲之的笔法,将原来只剩半边的“鹅”字补全,从华顶寺移置于此。能将“书圣”的字补得这样浑然一体,看来,曹抡选的功力也的确不一般。
祖师碑亭内,竖立着三块高3米,宽1.3米的石碑,碑文赞颂了天台智者大师创寺立宗、弘扬佛法的伟大业绩,赞颂了日本最澄大师入唐求学,创立日本佛教天台宗的业绩。
在苍茫的暮色里,我们行走在这古老而朴实的庙宇里,仿佛这里有神圣的佛光,仿佛有许多菩萨在指点迷津,我们的心里感到分外的踏实,分外的宁静,这也许就是佛教的魅力吧。与洛阳白马寺一样,国清寺以它的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积淀、朴实无华的理念,吸引着我们,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