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江苏南京人耳熟能详的明景点恐怕要属明孝陵、明城墙了,磅礴的建筑遗存,宜人的自然环境让人留连。明代工程建设的石料都是产自距离明孝陵几十里外的青龙山、黄龙山、大连山、幕府山、龙潭和坟头附近的阳山一带,石工需要在产地把石料整块凿下,用人力运到明孝陵现场,再施工雕凿而成。如今这些采石场仍有一些正在使用,有的已经荡然无存。保存最为完好的碑材记录现坐落在南京汤山,称之为“阳山碑材”。
文化村的建筑采取了明代建筑风格,以石材、木头为主,豪放粗犷、古朴自然。铁匠铺、石匠铺、酒坊监工房、戏台鳞次栉比,明代工匠、妇女、兵丁穿梭往来。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明文化村一天滚动上演各种情景剧,杂耍、舞狮、劫镖车、赐御婚……专业演员在其中翻腾跳跃,可谓精湛。置身文化村,如同真的回到了明代那一刹那。
该文化村距市区17公里,驱车40分钟便可到达,公交游5线直达,是南京人难得的周末休闲之所,2003重新规划及近几年的飞速开发,明文化村已跻身南京市仅有的国家AAAA级景区行列,成为集文化休闲、参与性主题娱乐及生活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型景点。
开放时间:夏季时间 8:30---17:00 冬季时间:8:30---16:30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中山门外
门票:成人票48元 免费政策:儿童身高1.2米以下免票;70岁以上的老人凭有效证件免票。(如有变动,以景区实际价格为准)
历史:
朱元璋称帝后,曾立其长子朱标为太子,封其他20余个儿子为王。但朱标早亡,朱元璋死后由其孙朱允炆继皇帝位,即为明惠帝。朱允炆为压制诸王的势力而决定削蕃,而势力强大的朱元璋的第四子,燕王朱棣,则以清君侧为名,出兵进攻南京政权。朱棣为了向百姓表明的对朱元璋的忠心,便开凿阳山的石碑。碑材过大,当初的设计者肯定会想到运输和树立的问题,但设计和施工者无法违抗朱棣,这个残酷皇帝的旨意,只能到最后才不得不终止。
艺术:
阳山位于汤山镇西北,碑材系明成祖为其父朱元璋树碑而开凿的巨型石材。公元1405年明成祖朱棣起兵夺得他侄儿的帝位,为笼络人心,稳定政局,就决定要一巨型石碑以表朱元璋的功德。于是,他征集了全国万余工匠依阳山南麓开凿碑材三块。其中碑座石材高13米,宽16米,长30.35米,重达1.6万吨;碑身石材长49.40米,宽4.4米,高10.7米,重约8700吨左右;碑额石材高10米,长20.3米,宽8.40米,重约6千吨左右。若此碑立起总高为73米,重3.1万吨,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碑。为取此石材,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非凡的艰辛与血汗,数千民工累死采石场,今碑石附近坟头村即是当时民工的合葬地。这三块石材都已成形,其中碑额已与山体分开,碑身、碑座也仅有一端相连。此石材又为何遗弃不用?说法有二:一说明朝国势渐衰,朱棣又迁都北京,故不用;一说因南京地理与气候所了限,不适古代的滚木与冰运的方法,无法运输而不用。
阳山碑材又名孝陵碑材,是明成祖朱棣为颂扬其父朱元璋功德而凿的。碑材分碑座、碑身和碑额三块,如果将它们拼合后竖立起来,总高度可达78米,堪称绝世碑材。但这一绝世碑材最终未被使用,依然留存在原地。此次新建的明文化村,就是以开采阳山碑材为主脉设计建造的,力求再现历史场景。
交通指南:
公交
市内51路公交车,至太阳城站下,转太作线(太阳门一作厂)。
客车
火车站旁公交车站乘南汤线:4元/人,沿途还可停靠汤山古溶洞、明文化村。
自驾
自宁杭路,出中山门—孝陵卫—马群—麒麟镇—坟头—汤山,沿途可游览汤山古溶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