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游记攻略频道 > 游记攻略 > 走近南京 感受六朝古都的历史和文化

走近南京 感受六朝古都的历史和文化

2011-7-19 3:41:48    网友评论 风景网  
   复制链接 |   

  前往中华门乘坐机场大巴时,天空中忽然飘起了淅淅沥沥的江南秋雨。不知是我匆来匆去的南京之行,还是突如其来的氤氲细雨,都让我这心头盛满了别离的情绪。

  想想来之前,这儿对我还如历史般遥远,而对于它的了解,也仅限于中学时那寥寥可数的历史页面。无论是我现在居住的城市或是我以往去过的城市,从未让我产生过这般的情感:沧桑、惆怅、忧郁、悲伤!我和它仅仅只是两三天的相识,可这情感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我心里。而此刻,一切都转化成了如同“恋人”般离别的情绪。偏偏这场让我第一次看到的江南秋雨,愈发把我和它如同千丝万缕般地纠集在一起!

  初识南京,已经是夜里11点,从候机、延误、飞行、到达,足足经历了六个小时,早已让我筋疲力尽。走出禄口国际机场时,除了黑夜张大的嘴等着将我吞噬,便剩陌生与孤立把我包围。直到匆匆地入住酒店的房间后,这样的“恐惧”才渐渐退却。那时缓过了神的我发现大街上空无一人,路灯和偶尔的车灯极尽所能地将光芒投向远处,瞬间撕裂了的黑夜便又重新合拢,霓虹灯仿佛闪烁着光怪陆离的鬼火,让夜的冷风给我送来阵阵凄凉。这就是十朝都会、六朝金粉之地吗?我在心里问自己。

  第二日,睡了一个懒觉,起床时还念叨了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我决定用镜头回答自己昨夜的疑问,同时也印证内心深处长久以来的一个思索:南京不应该在国人心目中仅仅只是一个省城吧!

  虽然今日南京不再是政治重镇,却仍处处可见那尚未消褪的六朝繁华及王者风范。即使我们不见了三国东吴那般的“守偏安一隅而抗衡魏蜀的气度”,也不见了“郑和七下西洋”那份恢弘,更不见了“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浆声灯影构成的那一幅幅如梦如幻的秦淮美景”,但想想“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想想“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再想想“锦锈十里春风来,千门万户临河开”,难道我们只知道“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吗?何况要真没有这盛极一时的“商女唱花”,我们怎可能继承得了那千古绝唱的“唐诗宋词”?

  尽管岁月为这座城市抹上了一抹沧凉的色彩,反而四处可见昔日繁华的馀韵。看看深处闹市的夫子庙,想像当年秦淮河畔的旖旎风情,欣赏婉约可人的南京佳丽,还有震撼人心的中国最大的古代科举考场——江南贡院;玄武湖、莫愁湖依旧秀丽委婉;明孝陵建筑宏伟雄壮,深刻体会什么是“治隆唐宋”;中山陵更是给人以仰止崇高之感,而且还是我国唯一一座中西合壁式的陵墓。古迹、园林、画舫、市街和民俗,无不处处透露着这一城市的厚重和积淀。我想我解答了昨夜自己的疑问!此刻的我仿佛伸手触到了那历史的浓妆,用双手将她的脸儿轻轻捧于我的眼前……

  是的,“短命王朝、偏安朝廷”是南京历代王朝的真实写照。由于政权频繁更迭,使得南京在文化上产生不了西安汉唐时期及北京明清时期所出现的盛世文化,但也正是这种偏安王朝的文化特色,形成了南京与其他古都的不同之处。宫廷文化和市井文化在这里相互补充,形成了凝重而又不古板的文化形态。

  作为南方最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在十里秦淮两岸是贵族世家聚居之地,也是文人墨客荟萃的地方。是这里的水土赋予了这座城市最江南的婉约和含蓄之美,可这不正是我们汉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吗?同时,也是这里的水土奠定了中国最鼎盛封建帝国的物质钱粮基础,并为《红楼梦》的创作提供了主要的内容题材和历史背景。

  它没有北方王者的粗犷和霸气,却又偏被王者视为眼中钉和心头肉,因为它浓厚的文化背景以及坚实的经济基础,强悍者要将其据为己有,嫉恨者必欲除之而后快。在历史发展的漫漫长河中,南京的确有过不少悲伤,因为它遭受了中国四大古都里其他三者从未遭受过的最深重的苦难。但这绝不是它的耻辱,那是国家和民族的耻辱,南京是为国家和民族承担了伤痛,这只能让我对它更多的崇敬和赞叹。

  这样一个美丽的城市,见证了中华民族最鼎盛的辉煌,开启了中华民族复兴之门,捍卫了中华名族最伟大的文明,它不仅仅是悲情之城,伤感之城,更应该是英雄之城,民族之城!我终于理解何香凝女士为什么会写出“紫金山上中山月,照着中华烈士血”的诗句了,也终于亲自印证了来这之前那个长久的思索。

  南京,你我相识虽迟,然这短暂的相聚中,你就是那多情的江南才子,尽显了你历代的俊朗,你让我秀开了自己心灵里的金陵之花,如你北京西路上金黄的银杏,如你中山大道上整齐的梧桐,如你厚重城楼上如血的红墙。如今,我要走了,为什么竟让我想起:“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怎不会加重我别离的情绪?

  再会吧,南京!(作者:太阳上鱼儿)

【分页导航】
   [编辑:刘彦伶]
查看更多评论>> 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网,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六朝古都  古都  南京旅游  南京介绍  景区介绍
热门景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