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雨初晴,天高云淡。云雾散尽之后,藏匿在巍宝群山之间的巍山古城,揭下了她神秘的面纱,展现在世人面前。深秋的阳光,像童年记忆中母亲温暖的双手,轻轻抚摸着你的脸膛。此时此刻,最惬意的事就是带着种久违了的感动,把自己想像成莲步轻移的小家碧玉,或是长袖轻拂的一介书生,迈着轻慢悠闲的步子,一条小巷一条小巷地走去,一块石板一块石板地踏来。
图片来源:百度
粉墙黛瓦支撑着蓝天,漫步在青石铺砌的小巷里,如徜徉在一处古韵十足的棋局迷宫里,令人激动、慨叹。巍山古城形方如印,大街小巷纵横交错,共有25条街道,18条巷,全长14公里;以星拱楼为中心,街道成井字状分布开来。如果说古巷如线,古院则如珠,以古街为中轴线串连起来的古街院,鳞次栉比,基本保留了明、清风貌的中式结构。有的是“三坊一照壁”,有的是“四合五天井”。叩开一扇扇厚重的木门,伴着一声“吱呀”的脆声,眼界豁然开朗,只见大院套小院,正院携偏院,天井连天井,堂屋护耳房、后院托绣楼的格局直扑眼帘,古朴典雅中隐藏了稻米的清香和诗行。
其实,古老的宅院在巷道的尽头沉默多年了,它们在时间抚摩中渐渐失去颜色,而与之相关的一些人和事,在世人的心中依旧清晰如初。现在是深秋,那些雕满了花鸟鱼虫的格子窗,挡不住院落里桂花的清香,随风在巷子里淡淡地香着。而风无处不在,这些风其实是从远古的南诏时期来,从澜沧江深山大峡谷深处来,从哀牢群峰之巅雄鹰的翅膀上来……而风一来到小城就舍不得走了,它已被古宅里那些离合悲欢的传说深深吸引住了,最多也只是到窄窄的小巷里转转,从一条小巷转到另一条小巷,最终还是会回到宅院里,在屋檐下的红灯笼上静静的歇着。
图片来源:百度
雄伟的古城楼显得更加苍老了,它经常让我想起草墩上晒太阳的爷爷。登上楼顶,举目四望,东西南北四条街道向四方延伸,屋舍俨然,整个巍山坝子全收眼底,十分壮观。正如诗人于坚所说的,离开所有的繁华和喧嚣,漫步巍山古城,你所感受到的是安静、朴素和某种来自历史的尊严。飘扬着古老旗幡的马具店、理发铺、棺材铺、土纸店……在眼前挨个地摇过,如老片子中黑白画面的慢镜头似的。没有剌耳的吆喝,整条街就少了许多商业的气息,穿绣花鞋的少女,在小小的店铺里剌着十字绣,清秀的脸庞如水一般平静,让你的脚步不得不更加慢下来,慢下来,最终成为古城的一个分子。
古朴的民风,适宜的气候及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巍山人神闲气定的生活性格。漫步在古城幽静漫长、曲折而略显冷清的街面,伴着你的,除了 肉饵丝的清香,还有掺杂了鸟声的漫不经心的洞经古乐的声音,这会让人想起许多的事来,远的,近的,书上的,传说里的。作为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巍山古城在唐初就有村舍了,元代的时候,段氏总管开始建筑土城,到明朝才正式建城,至今整座县城依然较为完整的保持了600多年前建城时候的棋盘格局,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就那样随意地走到一处所在,坐下来贴近城墙斑驳的老砖,慢慢地,细细地,聆听,你能听到古城的脉搏和心跳。
“小巷又深又长/我用一把钥匙敲着厚厚的墙/是的,我们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如同古城的小巷一样,又深又长/而斑斑史迹,便如同那厚厚的墙/我带着思考的钥匙,漫步于古城”。漫步古城,不由得会让人想起了顾城的这几句诗,巍山这样的古城,也是用来慢慢行走的,行走中,你或许会感叹这邂逅的短暂。其实在这短暂的停留中,你早已融入了它的苍凉,在历史与未来之间留下永恒的一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