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百泉湖虽然风景依旧,然而早己经脱掉尊贵的外衣,成为寻常百姓们游玩,寻乐,观赏美景的天然风景地了。湖中摇动的小舟,苏门山上走动的老年游客,以及湖中快艇上坐着的普通的中年男女,湖心亭,石桥上蹒跚走着的小儿女,还有清辉亭石阶旁的护拦的青石板,时有小儿女坐在上面坐滑滑梯,青石板给磨得溜光圆滑,下面厚重的青砖都给蹬出了一个深深的脚窝,湖心亭中,与湖畔依依的扬柳下,时有多情的青年情侣在依偎或亲蜜交谈,无不显示出,百泉湖今日做为普通旅游景点的繁盛与兴旺。在清辉阁的四周,种了多株明朝的柏树,这些柏树经历几百年至今,仍然存在着,柏树有两三个人方能合抱过来。在亭的西北角上,有一株柏树树身己经四分五裂,却从裂缝中长出一棵大槐树,从柏树裂开的树身中,可看到槐树的根从上面依附着往下延伸,真如爬在妈妈怀抱中的小婴儿一般,这个“小婴儿”的黑槐树大概也有几百年了吧,只上面的树杈就是一个人不一定能抱得住的,这就是这里的又一景观“柏抱槐”了。于是我便感到这个“抱”字用得恰到好处。我以前游百泉时,曾写了这样的一首诗:“苏门山里秀成堆,湖水涌金喷玉随。石桥九曲浮波面,翠柏亭上抱槐陪。叠出泉眼珍珠碎,拥戴苍松凤凰飞。千古仁人歌不尽,湖中百泉任人回。”
百泉湖是因为湖心中有着许许多多的泉眼而得名,泉眼中大的大如碗口,小的细如珍珠,在天气晴朗,湖水清沏的时候,在湖北的涌金亭、喷玉亭周围,可以看到形似小小贝壳的五颜六色的小汽泡涌上来,这便是最小的泉眼了。众多的小贝壳有的形如珍珠,有的状如蝴蝶,萦萦绕绕,从湖底涌出,在太阳光的反射下,真如涌金喷玉一般,于是百泉湖又名珍珠泉,历代文人墨客,来此赏玩烟景,常常被这里秀丽的自然景色所迷,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诗篇。听说宋朝的苏轼、欧阳修,清朝的竹林七贤的阮籍、稽康等,清朝的康熙皇帝,都曾先后来此游玩,留下诗篇,勒石铭记。于是在涌金亭的内墙上,碑廊的墙壁上,到处都嵌满了石碑。诗文、序言、对联等,还有扇面诗,郑板桥的丽竹图,观音菩萨像等等层出不穷,只碑廊里的石碑大约就有几十米长,还有各个小亭中的立碑,苏门山的墙壁上刻有文字的地方随处可见。只是这里碑文虽多,可是有的飞龙舞凤,有时代久远,模糊不清,我于下午在碑廊的一处正楷字处,终于完整地看清楚了一名叫文冲的官员留下的诗句。题名为《游百泉登苏门山留题》“来游太行麓,独吊苏门山。长啸一声歇,高台千古间。林峦看簇簇,泉水听潺潺。愧我风尘吏,明朝骑马还。”可以想像,古代那些官员们来游了百泉以后,也会想起自己是风尘中人了。还有一幅对联写得好:文殊敢争苍松艳,品高更锲翠兰幽。这秀丽的景色,真的有点让人联想到世外桃源的感觉。苏门山上依次建有振衣亭、龙亭、啸台,啸台是位于最高点上的建筑,据闻是晋朝隐士孙登隐居与吟啸处。山中还有宋朝大学问家邵夫子邵雍的安乐窝和三清观道观。三清观被誉为山顶的世外桃源。邵夫子是宋朝的理学家与术数学家,当时在这里的安乐窝中做学问,日不再食,常常通宵达旦,据闻邵夫子的理念对当时社会的人文风俗,颇有影响。邵夫子出去无论走到哪里,村野乡民见了,都会热情地奔走相告曰:“我家先生来了!”邵夫子的理念精华是“慎独”,就是提倡人们提高精神修养时,首先做到从心里不犯错误。因为一个人若是行为上不犯错,是比较容易的,而语言上不犯错误,就有一些难度,而最终连思想上也不犯错误,做到精神境界的高标准,做到无贵无践,礼贤下士,是没那么容易了的。邵夫子被宋朝的理学家朱禧赠言“驾风鞭霆”,由徐世昌书写留匾。邵夫子喜植桃和竹,邵夫子祠又名“桃竹园”。在这湖波荡漾之地,亭台浮桥掩映间,住在这个风水宝地做学问,真是再合适不过了。这烟波浩淼,山青松秀之地,因有了邵夫子与孔夫子这些大学问家们的足迹墨迹,更显得人杰而地灵了,难怪小女儿不停地和我说:“妈妈,咱家就住在这里吧,我喜欢留在这里。”
从湖北紧依着的山上去,便是太行余脉苏门山了,苏门山本不算高,可是因为紧临着百泉湖,便闻名瑕尔了。在苏门山通道旁边的石壁上,还看到一处写的序文,大意是:人类者,天地之精灵也,光阴着,百代之过客也……桃红烟幕,如见此美景者,无诗作也,罚金谷酒数杯。此时我便会想起我网上的诗友们来,记得曾在“巴风楚韵”中与清江野老、夷水闲翁等对诗,我邀他们来游百泉。其中有一句是这样写的“日暖北行游百泉,天光云影任君吟”,当时野老与闲翁虽没来游,却均以回和,只是他们所回的并非是百泉的景色,而孤村兄见有此美景,没邀他便生气了吟了一首“闲翁野老赴荷塘,独使孤村羡酒香。源头但得无流水,天光云影定归藏。”流水兄说得一点没错,百泉湖中前几年因为天气干旱,湖水全干了,那时的百泉便顿时没了可观的风景了。后来我又于诗中邀孤村兄游万仙山,孤村兄一高兴,便吟了一首“清荷邀我游万仙,谢过清荷谢茫原。振衣且上云头路,唤友还看空谷兰……”因我对孤村兄诗句中“振衣且上云头路”的诗特别欣赏,而在登苏门山的第一个小亭子又正如起名为“振衣亭”。再看从山脚下往山上攀登时,所有的石阶全是青石条铺就,如果这里用上“振衣且上青云路”那真的是名符其实的实景地了,只是没有机会唤友还看满山的苍松翠柏了。我没有孤村兄的手机号,只有天山大哥的手机号,于是便在振衣亭中,给天山大哥发了一个短信说:“我正在振衣亭中,刚刚拜过孔夫子庙,看过“子在川上”的石牌坊。”在此时此刻,真的是好想我的那些诗友们能陪在身边啊,因为身边虽是有太多赏风景的人,可是真正懂得诗文的人,能有几个呢?在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如果我的诗友们能和我一同指点江山,赏诗读碑,相互交流切蹉,那将是多么地融洽啊。湖中有“灵源亭”,诗友们来此一聚,必然会灵感如源泉,诗意如湖中的珍珠泉般,诗兴勃发,佳句层层如涌金喷玉般流淌而出的。如果龙哥能来此一赏碑廊中所刻的郑板桥所画之竹,那么在所赠我的书中的画竹,一定会画出更为传神清雅的翠竹图的,没办法长期总是这么孤独着,我也只好独自去夫子庙中祭拜了的。天山大哥说:“拜了夫子庙,以后便会保估你诗文更上一层楼”,可是我也希望这里的孔夫子与邵夫子 一起保佑我的诗朋文友们,诗文更上一层楼,在人生的长路中,越来越博文强识,诗意源泉如湖中的百泉涌动,波光潋滟,才情如水。我以前游百泉后,也曾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八月秋风徐送爽,百泉垂柳映霓裳。清清碧水托桥曲,浅浅涟漪入画廊。青润石阶追翠秀,叶涛岚雾啸吟长。“驾风鞭霆”邵雍匾,“子在川上”览凤翔。”
只在网上读诗,不到百泉游,便不知自己诗文之短浅,如果你读了碑廊里的诗词歌赋,那才是真正的做学问的呢。只可惜这里的碑文在解放前夕,由日寇与国民党破坏得成残垣断壁,前几年碑廊没有对外开放,现在己经修缮完整,对外开放了的。只是地上到处都是滚的精美的一半的碑头,或刻有状如莲花,或如菩萨、或小佛,或小龙,或麒麟等的精致石雕。我让女儿骑到一个小麒麟身上,用手机给拍了一张照。可爱的小女儿,也希望你来此游玩后,也能灵犀顿开,今后能够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
真的希望有一天,能拿到一本记录百泉所有碑文的书,也希望有一天,我的诗友们能与我再到百泉一游。我们临走之前,又一次来到湖中的浮桥上,湖面的碧波荡漾映着我的玫红裙妆,轻踏着千百年来的青石板,漫步沉思,我轻吟了这样的几句诗:湖水粼粼照曲桥,珍珠环拥柳丝绦。苏门山上苍柏翠,千古诗情见妖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