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同行来到陇南武都的几个同事和我一起去万象洞参观。一向不喜欢黑暗的我,并不以为然。我们驱车出武都城,向东南方向行走,往白龙江下游而去,约十几分钟路程,即看见白龙江南面半山腰上的景区建筑物。转眼之间,车子来到了离万象洞最近的一个停车场,我们一起上了几个台阶,进入洞口前面的大院子里,大家在赵朴初题写的“万象洞”石碑前分别留影,随后,走进了洞口的铁栅栏。
来到万象洞内,感觉眼前一片黑暗,站立几分钟后,隐隐看见前面脚下延伸的台阶,往下走了大约100米,仿佛进入梦幻世界,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高约六、七十米的钟乳大厅。这就是万象洞的第一景区——月宫。
这里的钟乳石奇形怪状,放眼望去,形似晓月,又若似云霞,洞里处处怪禽巨兽林立,真是万象竞秀。难怪这里的景点名日“万象更新”。这些景色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眼球,感觉这次武都之行确实别有意义。继续向前漫步,由无数石幔组成的长约10米,宽约3米的石帘,自空垂下,名曰“石帘垂布”。还有那五根石柱,直指洞顶,名称“五岳朝天”。有一处从洞顶垂下的石钟乳,和地上生长出来的石笋,垂直近似相接,距离不足0.3米,起名“天地交泰”,俗称“天针兑地针”。
继续向东南方向而去,通过一道光洁的地下河道,脚下是坚硬的砂质走廊,地面上像砌满了云片似的,缓缓地行走,我们来到了第二景区——龙宫(即“卧龙坝”景区)。坝上有两处岩石,形似二龙盘踞。走上坝顶,向下探视,这里的景物被洞穴堆积物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从卧龙坝经过“溜马槽”向下邪行;下层从古老而狭窄的干涸河道前行,都可以到达前面的“黄龙滩”。滩中有仙人“炼丹井”,据说深不可测。还有“仙人床”,“仙人枕”,壁上有“仙人灯”,床下有“仙人履”。内壁角有一小洞,高阔不足1米,深约2米,游客必须低头屈身爬行而过。这个小洞是万象洞内已知最狭窄的地方,因这里凉风习习,故称“风洞”。
过了风洞,便来到另一个洞天,即第三个景区——天宫。进入一重又一重崇楼玉阁,犹如进入梦幻中的南天门一样。在这里,人们可以看着眼前的景观任意想象,你说山,眼前就有各种形状的山;说树,眼前就有树;说桥,前面就有层层叠叠的山峦和仙人桥,仙人桥上还有几多行人。
游人至此,已距离洞口4.5公里,游完了万象洞中的三大景区,以及已开发的120多个景点。根据一般游客的体力,到了这里,应该开始返回洞口了。再往前走,所有的景物都没有了彩灯配光,照明线路也到了尽头。导游告诉我们,到了仙人桥,这只是万象洞已探明深度的一半。万象洞到底有多深、有多长,至今谁也没有走到尽头。相传,有豪兴壮游者,曾携带行李干粮,宿于仙人床上,次日,攀“天梯”,过“险道”,再行5公里,走遍诸洞,赏遍清景,至独木桥,可听见山南面文县的鸡犬之声。说明曾经有人攀“天梯”上行,进行过探险旅游。关于向下延伸的那个仙人炼丹井,到底有多深,没有人知道。
由于在洞里游览的时间较长,视觉已经适应了黑暗的环境,走回洞口的路上,感觉眼前越发明亮了。再从另外一个角度仔细看看那些景色,只不过是各种颜色的霓虹灯光照射出来的光景效果而已。那形似月影的美景,只不过是中生代遗留的地下干涸河道和水流冲蚀留下的影子。蹲下身子,用手摸摸,那些沙滩流影,早已在新生代以前就已经固化了。实际上,洞子里除了那些奇形怪状的钟乳石、石幔、石笋等景观以外,都是地震时坍塌的熔岩体堆积物形成的景点,只不过已经穿越第三纪时光,被牢牢地固结在熔洞里。
从里面往外走,能够看见洞外强光的时候,我们停下了脚步,让眼珠儿适应了一会儿,大家一起走出了洞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