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这是匈奴人留下的唯一的一首诗,说的是焉支山对匈奴的重要性。唐代诗人李白留下了“虽居焉支山,不到溯雪寒”的绝句,也使焉支山名扬华夏。
焉支山位于山丹县城东南40公里处。整个区域重峦叠嶂,松林密布,南北宽20公里,东西长34公里,总面积680平方公里。海拔2919米,主峰毛帽山高3978米。
据史书记载隋大业5年(609年),隋炀帝西行时,登此山谒见西域27国使臣,甘、凉州府派仕女歌舞队在路口朝迎。
7月16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来到了焉支山。从县级公路插下去走了几十公里的山路,来到了玉帝观,不太大的观内游人聊聊无几。站在关门平台举目四望,山上林海松涛,碧波无际;山下沟壑纵横,清泉淙淙;盘山公路犹如一条白丝带,缠绕其间。
从玉帝观向东上山,没有了水泥路,而是一个车道宽的碎石路,路障横亘面前,一辆马车在等候游人乘车上山。跟马夫讨价还价,40元一辆马车一个单程,可坐5个人。坐在马车上,苍蝇蚊虫在骚扰马匹的同时,也让乘车人不堪其扰,一手拿着相机,一手不断怕打苍蝇蚊虫,可惜执着的苍蝇蚊虫任你怎么驱赶,仍旧跟随周围。遇到上坡下坡,马儿有点不敢走,只好下来跟在车后,如此反复几次,再加上苍蝇蚊虫的骚扰,大家终于都下车走路了。走了几公里后,来到了钟山寺。
从钟山寺后面顺着石阶向下走,两边都是古松,凉气袭人,跟森林外的炎炎烈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走了几公里,石阶不见了,一块巨石挡住去路,上面是一棵挺拔的松树,石头上用红色写着“焉支松”,众人纷纷拍照留念。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于是往回走,来时还不觉吃力,往回走却明显费力,心脏跳的厉害,甚至有点疼痛,一面后悔不该进山,一面后悔平时没有锻炼身体。出了森林大家已是筋疲力尽,好在汽车经特别批准,突破路障开到了钟山寺。
坐车穿行在原始森林,感觉真的好极了:没有了马车的颠簸,没有了苍蝇蚊虫的骚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畅谈着与森林有关的话题,可惜原本坐马车走路嫌远的一段山路,坐汽车很快就走完了。到了半山腰,在一个小峡谷,里面有个帐篷式营地,其实是一个私人经营的用餐点,令人高兴的是吃到了香甜的西瓜、自制的麻花、据说是本地的羊肉(吃的没有主人介绍的好),当然也少不了喝酒。
吃完晚餐,走出帐篷,驱车离开峡谷,云雾缭绕的焉支山越来越远。虽然森林很美,但因没有看到一丝古人留下的遗迹,不免有些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