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之前,没有人知道这一路上有什么美景,我们抱着无所牵挂的心情走这一段路,享受这一路上的阳光、山影、稻香。从连平进入江西境内,跳入眼帘的是公路两旁棋盘似的稻田,稻香绵绵,田间偶见弯腰劳作的妇人,还有一群群在阳光下尽情玩耍的儿童。我们停下车,向路人打听这一带的风景。路人纯朴的脸上绽满了微笑,指着一公里远的高山自豪地告诉我们:赣粤边界,有座武当山,九十九座奇峰,九十九个景点。
我们此行的第一站,就是这个被当地人称为“小武当”的山峰。上山的石阶路两旁,长满了花草树木,沐浴着初秋的朝阳,偶见熟透的野果沉沉地坠在枝头,珍珠般晶莹剔透的“野果”相拥相挤地展露着她们的姿容。我们脚下是浅绿的小草,和着微风轻轻地摇晃,真不知是野果的鲜红点缀了满山的绿,还是满山的浅绿衬托着这一簇簇的火红,并染成这一派融融的“武当秋景”。还未上及半山,我便喜欢上这“浮云在天,碧草在野”的“小武当”了。
转了一个弯,便到了怡心亭,站在那三面临风的小亭里,随身的背囊被搁在脚边。亭里随意放了几张竹椅,当中的石桌上摆着一些冷饮,一位老伯招呼我们坐下。伴着从“清风关”口飘来的阵阵凉风,我们和老伯你一句我一句地聊开了。原来,怡心亭是游客上“武当”山的必经之路,老伯在此摆摊迎客已有10多年,每天迎来送往,让游客有个憩脚的地方,晚上自己便在山上与山风作伴,自得其乐,真可谓“一人当关,万夫莫开”。令我想起了那句刚刚读到的诗句:“心拜佛何必横渡大海,意求法哪需纵跨崇岭”。同去的黛梅感动地提议,在老伯的留言本上题一首诗。我们一致应同,阿梅先作,然后书记、我和佛山日报的燕姐接。于是一首《登武当》便欣然跃于纸上:“怡心亭处有高事,年过七十武为徒。清风关口不停步,武当山上一览小。”
的确,当我们越过清风关,穿过毛竹林,手脚并用登上那几乎近90度的峭壁,站在那幅“武将文臣皆下马,当天奏帝且停车”在对联下往下望时,我不敢想象自己是如何攀过那些足有300多级只有脚板宽的石阶的。放眼远眺九连山山脉,叠叠山峦争相起伏。山崖边的千年古树,自在地探身入山谷,顺着古树伸展开去的枝叶,远望谷底那些掩隐在竹林树丛间的乡野人家,以及那冉冉升起的袅袅炊烟,公路上往返于广东、江西间的车辆,一切都显得那么的渺小,此时的我们和山与山之间的界限已经融成一片。在四围山色之间,我能听到的就只有我们几个同游友人此起彼落的足音,以及山间那种让人回归自然的万籁之音了。
上“武当”,当然要到“武当祖庙”,位于主峰之顶的“武当祖庙”,始建于明朝崇祯十三年,迄今已有三百多年。据记载“武当庙”祖师释映莲,幼年出家,从明朝崇祯十三年祖庙开光之日起就一直在此侍奉佛祖,静心潜修,行善行医,修身养性直至149岁在西崖山洞坐化登仙,因此,数百年来,来“武当”顶礼膜拜的人络绎不绝,香火长年不息。难怪江西人喜称此为“武当山”,虽然前面要加上一个“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