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华一脉关斯水,龙孙万代念此山”,这是写照中华民族炎黄子孙万代关念赫赫始祖长眠之地炎帝陵的诗句。最近,我和友人游览、瞻仰了这“牵引着炎黄子孙的心、凝聚着华夏胄裔的情”的炎帝陵和胡耀邦、江泽民、陈云先后为炎帝陵手书的碑文,著名民主人士周培源为炎帝陵题写的匾额。浏览了“山明水秀无双地,虎踞龙盘第一陵”的壮丽风光,领悟了中华始祖炎帝神农氏“名垂宇宙,恩泽神州”的丰功伟绩。过后心生无限感慨,激动之情久久不能平息。
炎帝陵座落在湖南省东南边境,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西麓的炎陵县鹿原陂。我们乘中巴从萍乡出发,沿319国道向南,经莲花县、攸县进入青山巍峨、绿水悠悠、松杉葱茏、气候宜人的炎陵县鹿原陂。这里崇山叠嶂,烟云缭绕,论山形地貌,2。4平方公里的炎陵山,宛如一条莽莽苍苍的巨龙,盘踞在蜿蜒流淌的洣水河畔,环护巍峨雄伟的炎帝陵,遥接白鹤岭、笔架山,前呼金紫、黄阳诸峰,与罗霄、衡岳一脉相承,令风水地理学家叹为观止,称此处为众星拱月,山川大聚,至尊至祥的风水宝地。在此长眠一位中华民族的赫赫始祖,中国农耕文化的创始人,民族始兴和统一的象征,开拓、创新、奉献精神的化身——远古“三皇”之一的炎帝神农。
二
汽车沿宽阔平坦的神农大道,转向跨越洣水河的神农桥,在一路繁花蔟拥,彩旗飘扬,乐曲悦耳声中驶入炎帝陵牌坊前的停车场。停车场已有几十辆各类汽车,我们下得车来步入牌坊大门,便是纵横近百米的午门院坪。午门是在陵殿四周红墙围绕的正面,洞开镶嵌汉白玉门额的五个门洞,正中门洞上书“午门”二字,门高 8。67米,午门左右分列较为矮小的戟门、掖门。五门关闭,气势轩昂而庄严。按清代规定,午门须在举行御祭大典才打开,是皇帝或钦命大臣御祭出入之门,一般官员祭祀只从掖门出入。所以我们是由导游引导从掖门进入,绕到午门后,便是前国家主席江泽民手书的“炎帝陵”汉白玉碑,碑高3。3米,宽1。2米,碑前嵌有昂首盘龙龙陛,左右立有花岗岩雕塑的白鹿、山鹰,附和炎帝出生时白鹿哺乳、山鹰遮荫的传说。
由碑后登石阶而上是二进“行礼亭”,亭高8。33米,宽14米,进深6。67米,正中上方悬挂着著名民主人士、清华大学校长、教授周培源手书“中华始祖,光照人间”八个金字匾额。亭内装饰堂皇,雕龙画柱,并设香炉、烛台,是人们进香祭祀之处。相传人们在这里宰杀牲畜祭陵,牲畜肉在三伏天可保持几天不会腐烂变味,洒落在地上的牲畜血无苍蝇、蚂蚁围叮;以及历代隆重祭祀无风雨的神奇传说,令人肃然起敬。
于是,我们在此烧一柱高香,献一束鲜花,并一齐虔诚膜拜 ,“三揖、三跪、四拜、四叩首”,祭祀炎帝“神药垂千秋,农耕昭万世”的圣德皇恩。
行礼亭两侧为碑廊,立有历代修葺陵殿记事碑和帝王将相、社会名流的祭文碑60余块。1940年,国民党第九战区司令长官、湖南省主席薛岳主持大修和公祭立了碑。1963年12月9日,胡耀邦徒步拜谒炎帝陵后,在炎陵县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全文以“为人民多做好事”为题立了碑,寄托人们学习炎帝精神,为人民多做好事的愿望。
三进为炎帝陵主殿,台基至殿顶高19。33米,宽20。4米,进深16。94米,垂檐庑殿式结构,琉璃瓦盖,花岗岩柱,飞檐翘角,殿饰天花施以金龙和玺、龙草和玺、龙凤和玺,旋以苏式彩绘彩龙9999条,装饰淋漓尽致,气势恢宏。大殿门额高悬陈云题词的匾额:“炎黄子孙,不忘始祖”。殿中花岗岩神台上立一檀木神龛,龛内端坐炎帝金身祀像;炎帝两手分执谷穗、灵芝,身前是药篓。神龛正面和左右两边还刻有记叙炎帝功德的五幅浮雕图画,展示赫赫始祖的丰功伟绩。
四进为“墓碑亭”,亭高7。1米,亭宽和进深均为6。4米,亭内竖立1968年胡耀邦手书“炎帝神农氏之墓”的汉白玉碑。墓碑亭后便是炎帝墓冡,墓冡封土高4。58米,宽28。9米,进深6。64米。冡丘碧草茵茵,四周花木郁郁。中华始祖就长眠于此,万古不朽,万世显灵。墓后是九鼎台,九鼎台为双层结构,外圆内方,方台上厝置9尊花岗岩方鼎 ,每尊重1。2吨,分三行,每行三尊排列。九鼎是我国古代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这里寄寓祖国统一,民族昌盛,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九鼎台后是回归碑,神农功绩图壁画等建筑群,层次分明,内容丰富,形式多彩,气氛庄严肃穆。
三
炎帝陵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长沙茶乡鹿原陂早在西汉时已有帝陵,后毁。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修复陵庙,祭祀炎帝,迄今一千余年。期间,明、清两代和民国、共和国年间有史记载的修葺达17次之多,以至现在的炎帝陵殿四周红墙环绕,呈马蹄形,座北朝南,占地面积4212平方米,建筑面积900余平方米。另有炎陵殿中轴线之北的一群建筑,占地6400平方米,有炎帝殿、御碑园和炎陵山南端之西皇山碑林,及附属建筑奉圣寺、胡真官祠、天使馆等等。还有炎帝陵“十景”和与炎帝、炎帝陵有关的很多名胜古迹,处处古香古色,景色宜人,又颇具传奇色彩。
四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他出生于距今一万年以前的原始人类走向新石器时代。相传炎帝神农氏姓伊耆,名石年。石年降生时人身牛首,神鹿给他喂奶,山鹰为他遮荫;他出生三天会说话,五天能走路,七天长齐了牙齿,三岁便知栽种植物。长大后身高八尺七寸,宽体牛额,龙颜大唇,非常雄武;先人们把他看成是智慧和力量的化身,推举他担任部落的首领,是继女娲氏、伏羲氏之后最有活力和最富创造性的首领。后人便把女娲、伏羲、炎帝并称为“三皇”。炎帝的杰出智慧和能力是嚐遍植物,找到稻谷,制造耒耜,教人农耕;嚐食百草,识药治病;设立廛市,开辟市场;治麻为布,制作衣裳;冶制陶器,相土安居;削桐为琴,傩舞蜡祭。他在为先民谋生造福的生产实践中,有舍生忘死,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有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开拓创新精神。传说他“为嚐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曾经“一日遇七十毒”。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离不开炎帝嚐食百草的创新贡献精神。
炎帝开拓了农耕文化,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了伟大贡献。据清彭之昙《炎帝礼典考》称“盖古圣之功德,惟帝最大;故后世之报享,惟帝最隆”,所以祭祀炎帝的仪典,历来古朴隆重,丰富多彩,流传千古。祭祀炎帝陵的一炉香,袅袅不绝,燃烧了数千年。炎帝陵珍藏的远古历史、人类文明,令炎黄子孙五千年取之不尽,炎帝陵的名胜古迹、人文景观,令亿万炎黄子孙留连忘返。是日,我们叹时光短促,游览、瞻仰仅3小时,走着瞧着不觉已近黄昏,我们步出陵园,来到午门前,再次看到陈云的题词:“炎黄子孙,不忘始祖”,我们将永远铭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