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我们20位上海东方网的博友,在东方网和上海崇明县委宣传部的组织下,做了一次登岛旅行。我的感受可以概括为四个连贯的数字:四、三、二、一;也就是:四种色彩,三重感受,二大特色和一个比喻。
我对崇明岛最深的印象,莫过于这四种色彩了。
红色,火红火红,那是成排成排婷婷玉立的雪松。原本是翠绿或是墨绿的松叶,在寒风之中渐渐地变成了枫叶般的红色,浓烈而炽热,热情又奔放。在岛上东平国家森林公园的林海中,这火红的雪松林就像是一只只昂扬的火炬,厚重而成熟,给人以信心和力量。
黄色,金黄金黄,那是西沙湿地一望无边的芦苇荡。金黄色的苇杆,短则一两米,长则四五米,高高低低的、粗粗细细的、厚厚实实的、浓浓淡淡的,组成了一个波澜壮阔的芦苇海。苇杆顶头,是那飘扬着的芦花,像羽毛一样轻盈,像鸟儿一样活泼,在苇杆的顶头潇洒地舞动着、活泼地跳动着,浪漫极了。
蓝色,碧蓝碧蓝,那是在崇明岛上仰望晴空时的感觉。它让我们这些久居闹市区的人,感受到了难得的天空本色和自然原色:蓝得清清爽爽的,蓝得澄澄碧碧的,蓝得透透亮亮的,蓝得单单纯纯的。看过了太多的装饰和做作之后,人们对原汁原味有一种特别的欣赏和崇敬。
绿色,浓绿浓绿,那是崇明岛上桔林的颜色。也许是本来就很绿,也许是被枝头缀满了的黄澄澄的桔子衬托了以后尤其显得绿,说不清,总之,我觉得那绿很浓很浓,浓得化不开,浓得散不去。都到这个季节了,浓绿的树上还有没摘下来的桔子;尤其让我心疼的是,那浓绿的树下散落着不少成熟的桔子。
崇明岛给我的三重感受是: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和如痴如醉。当我来到岛西头的西沙湿地园,沿着一条蜿蜒着的,用褐色的木条搭成的2010米的栈道,穿过芦苇丛,走向长江边的时候,我觉得这里的风景就是一首无言的诗;而我就走在这天然的诗丛之中,被这天然的诗包裹着、夹带着、推搡着前行。当我走进东平国家森林公园的时候,我看到那里红红黄黄绿绿相互衬托着的叶色,那一条条给人无限想象的林间小道,以及林子里那些精心设计的雕塑和小品造景,我感到,那就是一幅画,一幅风情万种的画。
走到西沙湿地尽头的江边,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阳光照射下,江中形成了一条三角形的无限延伸着的波光粼粼的光带,配着浓浓淡淡水墨画似的江面,再和江边的湿地交叠在一起,让人仿佛置身于奇妙的梦境之中。而当我来到岛南面“崇明岛”石的观光平台处,望着水天一色、一望无际,宽阔的长江面的时候,我又仿佛融化到了这大气磅礴、气势恢宏的长江美景之中了。人幻化成了与水天融为一体的一个精灵,像是一条鱼,也像是一只鸟。
如痴如醉的感觉倒不是由风景带给我的感受了。吃着岛上的特产,一种紫红色的小玉米,如果不是看着那玉米的样子,我不会认为我是在吃玉米,那么软、那么糯、那么香、那么甜,太好吃了!这既像是水果又像是糕团一样的玉米,我还是第一次吃。仔细想想也挺好笑的,让一根小玉米把我撩拨的痴痴的。让我醉的,是岛上的另一种特产—崇明老白酒:喝的时候,让我想起甜酒酿的醇液,一种香甜迷醉的感觉;喝完以后,又让我很兴奋,有一种回味无穷、欲罢不能的感觉。
崇明岛的两大特色,在于它独特的地理条件。第一大特色是它的大,驱车穿行在崇明岛上,我完全忘了这是一个岛屿了,岛太大了,在中国的岛中,排名第三;第二大特色,我已经把它写在我这篇文章的题目里了,它不像有些岛浮在海面上,也不像有些岛飘在江面上,而是由江和海共同怀抱着的,岛的南北西三面临江,岛的东面靠海,所以,它是一个由江海共同环抱着的岛屿。
最后,我要说说我对这个宝岛的一个比喻。它还不像有些岛屿那么举世瞩目,已经被打造得金壁辉煌了,它也不像有些岛屿那么荒凉渺小,至今藏匿民间;它更像是一个已经被发现了巨大潜在价值的宝岛,上上下下的人都知道,它的地理位置太奇特了、也太优越了,人们都看好它的未来和前景。然而,它太大了、太丰富了,要将它完全雕琢好有待时日,它更像是一个正在打造中的钻石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