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青石板上踱着,我像看见茅盾、木心少时也在这样的静里踱着。晚饭时,我被问了一个问题,一个博客来到古韵的乌镇会有哪些感觉,当时我就想起了乌镇的特色,静。这是一座据说比我们常道的文明还早开化千年的水乡,传说6000年前就开始创造出文化,小小乌镇历朝历代出过64名进士、161名举人,但官本的追求终归只能成为数字,让我们记得的只有那些独谙人性的巨匠;静,让我想起茅盾的处女作,其中的女主角就叫静。
乌镇景色
茅盾的小说其实是很可以读出情色的,读茅盾小说你就会感到,其实大家写社会矛盾时文字略显枯燥板滞,但写两性冲突时特别生动鲜活。就像《蚀》中茅盾对静女士之于抱索,以及其后于强连长,两场性爱描述铺垫了之后的两场幻灭,用当X L行的说法,就是很色戒的:-)茅盾文字的特点就在于他小说的视野更加开阔于他同时代的作家,这不仅反映在他长于从政治经济方向来把握社会生活的审美,精于社会的剖析,更表现在他对于人性中最本性的性欲的体察。有人曾拿郁达夫与茅盾比,往往看到同样对于情与欲的思考,郁达夫只能停留于男性的忏悔,而茅盾却可以超越了性别,深层开掘女性的心理,冲突的思考和刻画更直指人性的本质和隐秘之处。
于是我想,这也许与这片静有关。在这片静里,茅盾从了母命娶了入门才识得一个孔字,还有一到十数目字的孔德淽,依稀像看见茅盾面对结发“北京离乌镇远呢,还是上海离乌镇远”的疑问,但茅盾没有选择鲁迅的残忍,好歹小日子也将就过了三年,虽然后来的流亡日本使茅盾从秦德君那里得到了曾得一时的真正恋爱和同居,但对比鲁迅是三晚也忍受不住就东渡扶桑,或许就因曾经成长的环境乌镇要比绍兴静谧。静是能让人不分心的,同样静可以让自己更看透本性的东西,无怪茅盾的男性视角是由人的自然天性里的性别差异造成的,不同于同时代大多数男性视角中渗透的封建伦理观念对女性的鄙视,也因此更加自然,一如保存完好的乌镇。
我倒是边走边喜欢上了这份难得的静。写博客有时会教自己很快餐式的应付,读博客的人也往往不会去留意你写的轨迹,不会专门去翻看你前面的日志,但写的人还是会越写越体会到瓶颈,当感觉已经无所写,此时往往又会回到书籍阅读起来,这也许就是转化,就像浸淫于忙碌的我们会选择乌镇这样一方安静的地方,我想用意就在思考,就在给自己一次难得的解读。其实,并无需看重原住民是否存在,这个世界离开是种必然,物是人非是种必然,其实旅行本来就是把自己置于那种不同的是中,人来了就好。亦舒曾讲过一个故事,讲一个女生爱上一个卖水果的小贩,当她后来把小贩带回家,没了感觉,说,原来我爱上的是那个晚上的那个小贩。乌镇其实也这样,既然会物是人非,倒不如就把自己置身于这是中,静静把自己成为这个晚上的乌镇人。
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特色,也就注定到每个地方就有相适的旅行方式,上海是适合邂逅浪漫的,杭州是适合牵手爱情的,而乌镇的静,恰是适合探寻自己,找到原质和思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