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坛,初名夕月坛,座落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西南方,二环路外。月坛北门开在月坛北街南侧,东门开在南礼士路西侧。月坛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始建。是明、清两代皇帝每年秋分日酉时祭祀夜明神(月亮)的坛台。主祭夜明神,配祭北斗七星,木、火、土、金、水五星,二十八宿和周天星辰。
据资料记载月坛的外垣墙周长768米左右,东、北两面各有一座辟三门洞的“天门”,北天门东还有一座角门,内有拜台即祭坛一座。祭坛为方台,一层,东向,边长33米,高1.5米,四出陛皆白石,六级。坛台四周建壝墙(前发《北京日坛》一文中亦提到“壝墙”,但打字误为“谴”,特此更正。“壝墙”,特指祭坛四周的矮墙。“壝”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查不到,见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第1624页。),周长315米有余,高2.7米,厚0.7米。四面各辟一门,东面为六柱三门,其余三面为二柱一门。实际上却没有看到,映入我眼帘的是被封死的棂星门以及门内庞大的“中央电视发射台”的塔架。中央电视发射台的门口有卫兵站岗,门口的铜牌上“非游览区禁止入内”八个字赫然在目。
据资料记载月坛的南门外有神厨,西南有宰牲亭、井亭、神库、祭器库、乐器库等。东门外还有瘗池,外天门有两座,东天门外北为礼神坊,清代易名为光恒坊,坊前界以朱栅,却统统没有寻到。
拍摄了北门内西侧的钟楼(亦为明嘉靖九年建)。楼内原悬挂着祭祀时使用的大铜钟,现该钟已经存放在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又来到月坛北门东侧的供皇帝祭月时更衣和休息的场所具服殿。看到许多山石(园林置石),拍了照。楹联也很精彩,亦可选入镜发给朋友们一看。
据公园管理处宣传橱窗的简介,月坛是1955年被辟为公园的。1983年园内建了“蟾宫”,内有双环映月池、广寒桥、嫦娥奔月雕塑、天香院、揽月亭、光风霁月亭、爽心亭、月桂亭等景点。还种植了娑罗树、石榴树、梧桐树和规划树等观赏树种。于是去“蟾宫”拍照,撞进眼球的却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一问,全是来劳务市场寻找工作的。转出月坛东门,才发现门口挂着“职介所”、“婚介所”等众多牌子。想起原月坛东门有个“邮市”,存在了很长时间才迁走。而这些与古坛庙毫不相干的“所”们,还要在这里待多久呢?!
若和日坛相比,月坛内的亭和钟楼等古建筑显然是缺乏修缮,个中原委不晓,但愚以为,及时拯救和修缮应该是必要的,保持月坛坛庙建筑的“原汁原味”就更重要。
1984年5月24日月坛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在建“蟾宫”两侧墙上又建了“碑廊”,选历代咏月诗词名句,请当代知名书法家书写,由河北曲阳石工雕刻制成。近年在月坛东门内又增添了许多健身器械,以供全民健身活动,这件事虽好,但依我看来可惜这些器械的硬性造型线条与古老的坛庙建筑看上去是那样地不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