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山位于福安市西北部穆云畲族乡与晓阳镇交界处,北纬27度9分,东经119度29分,距福安市区大约55公里,毗邻福安、寿宁、周宁三县(市)。白云山原名灵峰山,山上以中生代火山岩为主,花岗岩零碎祼露,因山上白云常绕故改而得名。
白云山的闻名在于高,站在白云山顶,真可谓“海到无边天作岸,登山绝顶我为峰”。清光绪《福安县志》载:“在上十都。旧志:山最高,为闽东第一山。上有庵,常积雪不散。登绝顶,俯瞰城邑川海,如在宇下。”白云山四周群峰罗列,山峦绵延,气候独特,山中气温低于外界6-8度,是旅游避暑的好去处。
整个白云山面积近2500公顷,山的最高峰为缪仙峰,相传有穆阳人缪从龙上山砍柴遇仙人下棋忘归,遂成仙于此,故名。而据寿宁、福安县志和缪氏谱牒记载:缪从龙(1130年——1200年)字云叟,号东皋,福宁府一都西浦人。宋绍兴30年(1160年)进士,曾任国子监直学,官授浙江兰溪县尉。南宋岁末,连年兵燹殃及民生,国力衰弱,朝政腐败,群臣怒不可遏。缪从龙弃官云游四方,走遍闽东各地。南宋绍熙4年(1193年),63岁的他置身于福安白云山舍资启建“临云宫”,创办“太平教”,尊“老子”为“太山老君”,固守一道,立德向民,法号“真人”,收训门徒,兴教讲经,积善为民。以炼丹医学、气功养身,创建闽东道教文化,先后成功仙度何仙公、阮仙公等,其道徒遍及闽东各县 。2001年中国道教协会承认缪从龙为“闽东道教奠基人”。2006年,缪从龙被列为寿宁建县550年“历史文化名人”之一。而在白云山上,道教古迹很多,缪仙峰顶就有个“仙人棋盘”,棋盘的形状和设置皆是自然形成。由于缪仙翁师奉南极仙翁和北斗星君,所以南极、北斗经常来此弈棋,故棋盘也永置峰上。缪仙峰为白云山第一峰,海拔高达1448。7米,峰前建有“日月宫”,内供奉有5位“日月仙君”,终日香火不断;此宫还可供早上到此观日出的游客避冷歇息,由于山上风大,人们为了观日出又早早到了那里,因而躲在宫里可暂避寒冷。日月宫前有2个阴阳井,据说取此阴阳井内之水,和着山上的一种草药煎服之后,可治夫妻不育之症。夫妻不和,在此阴阳井前诚心跪拜祈求,可使夫妻和睦。日月宫的周围还建起了“观日台”,站立峰顶或“观日台”前,秀美山色以及远近美景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我们在半山腰的寺庙里休息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四点钟声一响,即起了床,借着柔和、明亮的月光,沿山而上,到此第一峰观东海日出。日出时间一般在早上5点 35分至6点30分。我们等到6点20分,才看到这个难得的景观:太阳先是如同一个红红的“鸡蛋黄”晃动着,在离地平线数丈高的乌黑的云带里羞涩地慢慢探出了头,其光线并不强烈,可让你尽情地欣赏。紧接着“鸡蛋黄”慢慢升高,周围的红线也逐渐变得剌眼,云彩立时被染成了红色。最后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周围立即笼罩在金色的阳光中。耀眼的阳光使你再也不敢直视太阳。
白云山上白云凝秀,风光旖旎。最令人惊奇的是,在缪仙峰的邻近山坳里还可看到巨大的彩色光环,这光环宛如画中佛像头上的光圈,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佛光” ——数尊佛象在山坳里一字儿排开,可壮观了。佛光每次出现时都能持续很长时间,有时其光芒还会把游客围在光中,有时其霞光从远处不断向缪仙峰推移过来,在光中仿佛还有类似蝌蚪文字,白云山也因此成了八闽大地观赏“佛光”的胜地。每年春秋时节“佛光”吸引了无数观光者。据说,白云山“佛光”每年大致会出现数十次。
白云山“佛光”首次发现于1987年10月18日,据1987年11月1日上海《新民晚报》载,当日上午,福安旅游局组织13人对白云山进行考察时,在仙顶峰上见周围云雾团团,迅猛翻滚。云层急剧下沉,后又冉冉升起,这时阳光向观光者射来,随即在前方30多米处的云雾之中,出现1个圆桌大小的彩色光环,人影被圈其中,清晰可见,这种奇观1小时内出现3次,最长者达13分钟。1990年11月福安市旅游局组织考察小组再次发现,并拍摄录像成功。2000年农历6月初一,出现次数频繁,且持续时间之长,都是历史上少有的,当时山上有2000多人,观看这种特异奇观。而继其后,亦常常有人目睹白云山“佛光”之其景。白云山可是观云海的最佳地方,站在山顶观云台上,凉风习习,俯瞰百里方圆,足下悬崖兀立,群峰隐现,山间白云弥漫,乾坤聚秀,霞光耀眼,祥云如画,呈现出一派秀美的仙府景象。四面层层叠叠的山峦尽在脚下。一重重的白云,如同薄纱轻轻漂过,盖住了山峦,又如同波涛汹涌,翻滾于群峰万壑之间,一座白色的云海立即展现在了人们的面前。过了一会儿,白云又如同浓烟轻轻地飘散了,山峦又清晰地重现在了人们的面前。有诗赞曰:“白云山上白云飘,云海座座笼山脉。隔断闽浙往来雁,托起日月过东西。”
白云山后峰西坡山坳里有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年)的“冷水寺”,后毁于战火,1987年重建。 冷水寺前有“天池”,涌泉不息,面积逾100平方米,盛产午时莲。据说王母娘娘座下七仙女经常来此天池沐浴戏耍,失落一枚花钗年久变成别具罕见的稀世芙蓉,所以天池中长出了稀世的午时莲花,这莲花十分奇特,平时都深藏水中,只有到午时才浮露出水面,婷婷玉立、花开时噼啪有声,花呈白色,姣洁无比,午时过后,莲花又慢慢沉入水中,所以福安县旧志里称为“午时莲花”!天池”前还有个“莲花台”,创建于清同冶12年(1886年),被作为向王母娘娘朝拜的圣火台。白云山还盛产四季杜鹃,且有花开白色的,被称为“白杜鹃”,别的地方极难见到。
最古老的当属缪仙宫。该宫位于“冷水寺”的里侧,始建于宋末元初,原名“临云宫”,传说南宋末期,闽东干旱连年,民苦呼天。地方官设坛祈雨请来一位大法师,做了三天法,还不见雨云,法师大汗淋淋,正在无计可施之际,忽然来了一位老翁,对地方官说:“因大宋腐败,气数已终,故遭此旱灾。吾不忍本地黎民遭殃,特来助一场雨。”老翁说罢即呼:“九龙速行雨!”瞬间天上黑云密布,大雨倾盆而下,官民大喜。叩问老翁来处,老翁称:“吾乃白云山缪真人也!”说罢不见。官民皆望空礼拜,随即在山上建宫祀之。自此后,每逢旱灾,人们就往白云山请仙祈雨。至今缪仙宫殿内左侧还保留着宋末元初遗留下来的“祈雨井”古迹。
在我们再三要求下,先师弟子拧亮了电灯,又打开了玻璃井盖,当即让我们一睹为快,我们看到了“祈雨井”内湿湿的石头。先师弟子告诉我们,该石头再干旱,也不会枯干,这个井与龙井是相通的,因而祈雨很灵。与此同时,先师弟子还向我们介绍了这样一个传说:古时,白云山上有九条孽龙,肆意腾云兴风作浪,每年旱涝无常。先师缪公到此施行法术,把孽龙镇锁在“九龙井”里,让天下耕者风调雨顺。到了南宋年间,闽东一带干旱连绵,民苦呼天,百姓无计可施,设坛求雨,三天三夜未见雨来,先师缪公不忍庶民遭殃。调遣“九龙速至”,助行雨一臂之力,为民消灾。万众欢呼雀跃。尊称先师为“缪仙”。从此,每年六月初一定为缪仙开道之日,信众云集山上,焚香鸣炮,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后人把白云山的“临云宫”也改名为了“缪仙宫”,也把主峰定名为“缪仙峰”。因而六月初一这一天,白云山也就特别热闹,朝拜者达万众。先师弟子还指引我们观赏了宫中据说内藏有缪仙公仙骨的仙盒。该仙盒也有一个传说:土地革命时期游击队聚山为营,国民党上山剿共。有个匪徒看见仙台上摆着精美的玉盒,贪婪的匪徒伸手一动,玉盒霹雳炸开,接着电闪雷鸣,吓得匪帮们魂不附体,丧心病狂的匪徒们在逃命时纵火烧了“缪仙宫”。民国末年,民众又重建起“缪仙宫”,宫内安上缪仙塑像,香火不断。宫门前一副对联题写出了该宫的历史价值:“宋绍缪君迁居眠牛千秋有仙迹,故宫殿下灵泉丹水万载至占今。”
白云山相传还是小白龙母亲的墓地,说是墓前还有酷似龙爪的印迹,每年清明前后小白龙会去祭母,因而也带来了一阵又一阵的冰雹。 白云山西南坡平缓,为国营蟾溪林场主产区;东北坡多险峻,峭壁林立,脊如削,上山之路素有“天梯”之称。山上怪石奇岩,有“猴走石山”、“石虎归山”、 “石鸡欲鸣”、“仙人棋盘”、“三角仙井”、“仙盒”等岩石景观。白云山每个山头都有其特色,加以开发,皆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此外,白云山周围还有鲤鱼溪、八仙过海、锁泉寺、太后公厅、五显大帝宫、九龙洞、瞻溪冰臼群等景点,景区中常有猕猴出没。正由于白云山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又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底蕴,因而2001年被省旅游局列为“闽东洞天胜景”,成为福安的名山胜地 。如今又成为宁德市地质公园,并与福鼎的太姥山及屏南的白水洋等捆绑,申报世界地质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