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洞的开发经营来看,文化经营模式是个正确的导向,也是符合未来景区旅游的最佳方式,因为自然、洁白、规模、景致来说恰是它无法比及黄龙洞的所在。但文化恰是她的特长。从进洞开始,导游几乎做到了移步换景,即吟诗。在入口的“一扇风”处,导游一首古诗:一窍虚含万象空,扶摇不断四时风,仙家待客无多物,凉风飕飕两腋中。就让你感觉到古洞绝不虚名。在溪源洞“石钟”附近有一块古代岩刻,我驻足观赏,导游立即为了吟诵:森列岩崖秀,嶙峋景象饶。鼓声平地起,钟韵天上敲。泉随歌篇落,风来舞袖飘。坐忘炎昼永,秉烛待清霄。接着,导游告诉我们,玉华洞的奇特景观,引得历代无数文人骚客为其吟诗作赋,第一个为玉华洞赋诗的是北宋理学家杨时,尚书冯梦得也以诗纪游。明代尚书刘璋、裴应章、曹学诠、户部侍郎黄琛、御使张聚都写了赞诗。巡按御史杨四知亲笔书写了 “玉华洞”三个大字,知县黄仕正雇工匠将这几个字刻于洞口岩石之上,并捐俸建“漱玉亭”于洞口。明万历年间,廖氏九峰先生为玉华洞修志7卷。崇祯元年,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冒雪考察玉华洞,写了游记。之后,全国许多州府官员、县令以及游人墨客也留下了数以千计的游记、诗赋和题刻。
而借助现代灯光异彩、雾气迷离、音响效果,以高度的规划设置,用心的线路规划、到位的服务,更是营造了久久不愿离去的感觉。如仙人田的雾气缭绕,全程的灯光异彩,特别是在黄泥洞中,当你在欣赏景色完毕,突然所有的灯光熄灭,一会儿边上“火把”点起,熊熊的火焰把你带到原始穴居生活中,突然射灯从天上照下,一个很浑厚的声音响起,神秘、美仑美奂,在你来不及说出这样的感受时,全洞的人们响起了尖叫声音,上下呼应,与洞中的回音浑然一体,大家的情绪已经 hight到极点了。而当你一路上行爬上几十米高洞顶,回首下望,脚下重叠的山石,射出的点点彩光,仿佛从山头俯瞰万家灯火,一种浮光掠影的恍惚。
玉华古洞的游感,让我深刻觉得,挖掘利用景区旅游资源中的文化内涵,是拓展旅游发展空间的活水源头。把景观与文化相结合,观光与科普相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这样,才能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而这一切就是体验行销的基本,注重顾客的体验和价值是景区成功的关键所在。玉华洞从原始的洞穴走向风景名胜,从荒蛮的岁月走向现代文明,这就告诉我们,正确的开发利用就是一种积极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