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记载:“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异怪徙藏满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一切都非常神秘,让人遐想连篇。
山不高,很快就能上去。山顶的正下方就是地宫了,这大约是真的。
在通过最新遥感考古和物探勘查表明“秦皇陵地宫就在封土堆下”。
规模宏大的地宫位于封土堆顶台及其周围以下,距离地平面35米深,东西长170米,南北宽145米,主体和墓室均呈矩形状。墓室位于地宫中央,高15米,大小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
但是在没有真正打开地宫前,我们都不必太留心这些分析。假设对我们来说并没有多大意思。
不看也罢。
毕竟已经来过这里,站在这里了。站在这人工筑成的山上了。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秦始皇自13岁即位就开始为他在骊山修建陵墓,统一六国后,又从各地征发了十万多人继续修建,直到他50岁死去,共修了37年。陵园工程之浩大、用工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
这座耗尽几十万人心血建成的人工山就在我们脚下,不免感叹世事沧桑了。
从山顶俯视山脚下的大地,实在看不出什么名堂来,但是我相信在千年以前这里是真正的龙瑞之地。 凡夫俗子哪里看的出来。
离开主峰,再次远观帝陵。你会发现这里的地理位置。
帝陵南依骊山,北临渭水之滨。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景色优美,环境独秀。
依山傍水被古人视作最佳风水宝地。至于这个观念始于何时,无从考起。应该说秦始皇陵是“依山傍水”造陵的典范。
南面背山,东西两侧和北面形成三面环水之势。“依山环水”不正是秦始皇陵特意选择的风水宝地吗?而且以后历代陵墓基本上继承了这个建陵思想。
看气势看风水登陵顶,秦陵之行仅此而已。
我们去秦陵虽然是满怀遗憾,因为什么都没有。但是也是有收获的,因为这里其实什么都有,只是看不见。
秦始皇陵一定要发掘吗?其实未必。这里的帝王之气和绝佳风水正是在这神秘的气息中永存的。一旦破坏,也许这里真的就成了一座普通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