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游记攻略频道 > 游记攻略 > 都江堰之游-领略了我国古人的聪明智慧

都江堰之游-领略了我国古人的聪明智慧

2010-5-12 11:56:25   网友评论来源:悠游网   作者:尘土飞扬
   复制链接 |   

  引子

  提起都江堰,我便马上想起“宝瓶灌溉胜春霖,天府都安直到今,六字诀传千百载,心随江水水从心”的诗句。对于我,都江堰是一个耳熟而又陌生的地方。我虽然久闻它的大名,却不曾亲临一顾。

  今年八月上旬,机会终于来了,我有幸随市劳动局和社会保障局组织的企业招聘团游览了这个久负胜名的地方,亲眼目睹了她的无限风光。

  天府名祠二王庙

 

二王庙

  我们从成都出发乘车向都江堰进发,行了50多里,在绿荫叠翠的玉垒山停下来。我买了一张导游图,随人流进入了一座古老的礼庙——二王庙。

  二王庙,是都江堰的创造者李冰及其二郎的礼庙,初建于南北朝,名崇德祠。宋代以后历代敕封李冰父子为王,改称二王庙。礼庙几经兴衰,现存的建筑是清代重修的。其建筑十分巧妙,依山取势,层层而上,重重殿宇,显得格外壮丽。我们迈入大殿的门,抬头望见李冰手握治水图卷,立于岩岸,凝视着洪水沉思。后殿内,二郎手执铁锨,站在滔滔洪水之间,英姿勃勃。从这个栩栩如生的塑像和气势宏伟的殿堂,可以看到劳动人民对这两位治水功臣的崇敬与爱戴。庙内石壁间还嵌有李冰及历代治水格言的石刻碑文,最著名的是“深淘滩,低作堰”的细修原则及“遇弯截角,逢正抽心”的八字治水方针。庙前石壁上的大幅都江堰灌溉区流域图,更使我急于一睹都江堰的风采。

  神秘的都江堰

  出二王庙,顺着曲曲折折的山道下山,忽然路旁的绿荫往后一闪,一幅激动人心的宏大场面展现在我面前:汹涌的泯江水滚滚而来,被一条长鱼似的堤坝分成两股,一条弯弯曲曲地沿着河道奔向广阔的川西平原,另一条则仍然奔腾南流,投向长江的怀抱。不禁想起地理课上老师曾对照彩图给我们讲解的都江堰:江心似鱼的堤坝叫鱼嘴。鱼嘴与玉垒山之间是内江,另一条为外江,是岷江的上流,排泄洪水。内江通过一个形如瓶颈的引水口,流入平原灌溉农田。洪水来时,流入内江过多的水就会漫过飞沙堰汇集江底淤积的泥沙……面对这项浩大和巧妙的工程,我从内心感叹道:都江堰真不愧是人类创造的奇迹,是人类历史文化的伟大遗产。

  夫妻桥—— 安澜索桥

  安澜索桥又称夫妻桥,位于二王庙前门,横跨岷水内外二江之上,是与都江堰、二王庙浑然一体的著名旅游景观和连结岷江南北两岸的交通枢纽。索桥是中国西南地区古代各族人民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历史悠久。最早的索桥是用藤条或竹索编结而成的,1962年首次改竹绳为钢绳,但保留了索桥的原始结构方式,在钢绳上横铺了木板,人们走在桥上,左右摇晃,使游人感受到索桥剧烈晃荡的刺激,还可在桥上一览都江堰工程全貌。望着浩浩荡荡奔涌而下的江水,直到穿越宝瓶口,消失在苍茫烟雨之中。“啊,真雄伟”,我情不自禁喊了出来。同其他游客一样,我同霍副总站在桥上相互拍照留影。

  尾声

  这座古老的水利工程经过20多个世纪的风吹雨打,到了我们新一代中国人的手里,不仅没有把它荒废,而且使它焕然一新,更好地为人民造福。都江堰一游,我觉得收获不少,使我看到了祖国的美好河山,领略了我国古人的聪明智慧。

 

安澜索桥

【分页导航】
   [编辑:赵圣杰]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都江堰  二王庙  安澜索桥  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