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游记攻略频道 > 游记攻略 > 圆明园-“万园之园”曾经的荣耀和耻辱

圆明园-“万园之园”曾经的荣耀和耻辱

2010-7-14 14:51:29   网友评论来源:piaojia.cn  
   复制链接 |   

  北京的天空异常晴朗,夕阳斜照,湖塘水波荡漾,泛起丝丝生气,路旁三三两两的高大杨树枝繁叶茂,平添几分清凉气息。我的脚下,是圆明园西洋楼遗址内凌乱的废墟。周围是粗大而雕刻精美的石柱、石墙,被砸断为数截的狮子、麒麟等精美动物雕像残片四散在地。经历满清五代皇帝精心构筑,被盛誉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剩下那几块劫后余生的石头依稀诉说着当年的辉煌灿烂。在这片园林,曾把中国江南塞北、欧洲中世纪宫殿等各地建筑精华融汇在一起,创造过世界园林史的奇迹。

 

圆明园

  时间不早了,外地的游人稀稀落落,倒是有几个老北京在园子里慢慢散步。北京人的好客是出名的,每当外地游客慢慢流连在眼前景点的时候,老北京非常热情地凑上来介绍各景点的风趣典故:这个土夯的大墩子以前是皇帝宫殿的地基,那块刻了菩萨的大屏风乃是前宫后殿的间隔——听得外地游客连连点头称赞。

  “以前的圆明园真的烧得就剩下这点石头了吗?”其中一个游客站在圆明园遗址的标志性建筑“大水法”前问道。

  “全烧完了,这么大的园子,就数这个西洋楼是仿西洋宫殿用石头造的,您看这石头多厚实,一个人都抱不过来,毕竟是皇帝家的力量大,用的石料厚重,虽然当年被英法联军的大火连烧三天三夜,还能剩下这些石头的遗迹,只是可惜其他使用木料建造的宫殿全没了。”一个老北京悠悠地回答道。

  “啧啧,可惜了,可惜了……”摇头叹息声杂乱地在遗址前徘徊。片刻之后,游人们提着摄相机三三两两地向前面的景点推进。

  我还缓缓地漫步在这一堆堆残碎的乱石群中,追想这个“万园之园”曾经的荣耀和耻辱。

  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四十九年,建造高潮在执政六十余年的乾隆时期。这段历史年月,正是清王朝平定三藩、台湾、蒙古、沙俄几处战争后的升平时期,史称“康雍乾盛世”,国力强盛,国库充盈,土木大兴,各处风景或是仿制或是新建,汇集一百五十余年能工巧匠的心血而成,可以说是清朝历史上一大“壮举”,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壮举”。

  后人谈及圆明园,话题无非就是爱国主义教育,围绕着皇家园林的奢豪华美和当年抢劫焚烧圆明园的英法联军的野蛮和疯狂。赞颂一个国家曾经的辉煌,痛恨帝国主义的侵略行经自然是无可厚非,但是以史为鉴,我们更应该认识到历史长河中我们自己犯下的错误,因为某种意义上说,不是别人,正是中国自己的过失才催生圆明园的悲剧。

  圆明园的毁灭,是由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失去了一种精神,失去了开拓进取和尚武的精神。

  圆明园坐落于北京城西北的海淀,从清朝当时的版图来看,康熙四十年以后,四夷皆平,中原汉族地区反清复明的斗争也日渐减少,对清政府而言整个国家最重要的任务不是开拓,而是如何守成。所以这个皇帝的别宫面西,监视着国家的百姓。东面是不屑一顾的,道理很简单:京畿以东就是大海。对当时统治者来说,大海给大清政府造成的麻烦不过是台湾的郑家割据势力和红毛海盗,康熙二十二年施琅平台,台湾不复为患;至于红毛海盗,清朝的经济还是自然经济,自己自足,大不了关闭海疆,不去做海上交易便是。然而最后推翻清政府统治的强大力量,恰恰来自海上。

  历史的进化演变中,国家的发展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没有开拓精神的指引,就失去了经济文化军事上突破发展的动力。在东方中华文明里,主流的大陆文明,重向内治理而不重向外侵略。西方文明则恰恰相反,尤其在清朝同时代滋生资本主义的西方文明走出封建社会的阶段,在重商主义的引导下开始了海上扩张。锁国闭关的对外政策使中国和整个世界相隔离,虽然可以暂时免除来自海上的骚扰,却再也无法听到世界前进的脚步,无法感知世界科技文化最新发展的跳动脉搏。同样的大海,清政府看到的只是茫茫无尽的海水,而西方列强已经透过海上的迷雾看到彼岸意味着财富、强大、也意味着未来发展的希望。

  当西方列强把国家预算的重点放在发展国家军备上扩展军队舰队的时候,清政府把国家预算重点放在满足君王个人的享乐上。从圆明园到故宫、从承德避暑山庄到皇帝下江南的各处行宫,银子流水般花出去,只为博孤家寡人一笑而已。

  一百五十多年后重新审视这个失去了精神的国家,让后人痛心的是统治者的愚昧和自大。且不说自称“天朝上国”的狂妄;清政府对于军备的重视,对战争武器重视也够让人叹息痛恨了。

  中国不是没有眼光深远的军事家。早在明朝,火器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已经是相当一部分高层将领的共识。在明朝军队序列中,拱卫京畿的部队中很早就设立了专门装备火器的神机营。在与倭寇、蒙古、满州人以及农民军的战争中,火器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当时的火器即有单兵用的鸟铳,也有中型大型的佛郎机炮和红衣大炮,据现有资料来看,仅中型和大型火炮的装备数量就以千计算,相当可观。清朝的早期首领努尔哈赤正是在围攻宁远城的时候被明军用大炮击毙的。

  清朝开国之初,尤其是康熙早期时代还是比较注重火器应用,抗击沙俄的雅克萨战役中,清兵在沙俄要塞前排开几百门大炮,用浩荡雄壮的炮阵保证了《尼布楚条约》的顺利签署。但是到了乾隆时期,整个国家承平日久,武备废弛,乾隆自诩那“十全武功”的胜利主要来自庞大王朝镇压内部叛乱和与周遍小国的局部战争。由于对手装备的落后,又自恃清朝祖上乃以弓马取天下,目空一切,居然使刀枪弓马等冷兵器回复为军队的主要装备。

  当中国皇帝陶醉在圆明园天下无双的风景,陶醉于“十全武功”赫赫威风的时候,大海的那边,西方列强已经完成了火器在军队中的普遍装备。当中国沿海要塞满足于几门康熙乾隆年间建造的大铁炮的时候,西方列强已经完成了近代海军建设,拥有数十门重型火炮的大战舰已经成为海军的主要力量。

  一方面东方古国由于一百五十余年的“康雍乾盛世”而积累了巨大财富,一方面又因为开拓精神的丧失和军备的落后,使清帝国在列强眼中从一头威猛的雄狮逐步变一匹肥硕的大猪,将任由新兴的强大势力欺凌、瓜分。

  圆明园的最后命运,不要说在鸦片战争的时候,甚至在建造时就已经在冥冥中注定。

  于是有了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中,中国军队是英勇的,大刀长矛的铁甲骑兵向火枪队发起潮水般的冲锋,水师的小舢板也向敌人庞大的战舰发起无畏的攻击。这是一场相差极其悬殊的战斗,虽然战斗中中国将士浴血奋战,但整个国家太多弊端的累积使结果失去任何悬念。

  在战火的硝烟和“文明国家”的野蛮劫掠中,曾作为清朝繁华奢豪象征的“万园之园”悄然变成为脚下的废墟一片。

  如果历史可以重来,如果中国能意识到开拓精神对一个民族是如此重要,如果当年清政府把修圆明园和其他各大宫殿园林的经费都用于国家发展和军备发展,那么近代和现代的世界史将被彻底改写。

  历史的车轮不可能倒回去重新开始。

  圆明园的废墟成了一种象征,更是一种启迪。有了圆明园那惨痛的教训,才催发国人奋起追逐世界的觉醒,才有了后来的洋务运动,有了后来的戊戌变法,乃至有了后来的辛亥革命。“自强”、“崛起”、“复兴”成了以后一百五十年间有识之士的迫切呐喊和共同夙愿。

  这片废墟承载着民族血淋淋的创伤,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上,抚今追昔,百感交集。回顾历史,不应是长长地叹气,像迁客骚人那样发发《黍离》之悲。更是为了未来的发展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往者不可谏,来者尤可追。也正是这样痛入骨髓的教训,使健忘的国人们记取着废墟的价值。

  一步步地朝圆明园的出口踱去,背后的废墟渐行渐远。站在临近出口的土山上回望,深蓝色的长空和殷红绚烂的残照为圆明园废墟上的景物平添一层沧桑,远远看来有种格外的深沉意味。夕阳晚照圆明园,但是隔过了漫长的黑夜之后,终将是一轮灿烂的朝阳迎接这片古老的土地!

【分页导航】
   [编辑:赵圣杰]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圆明园  游记  北京圆明园  耻辱  万园之园
热门景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