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门右侧雕塑,由厦门大学艺术学院蒋志强教授设计制作,雕塑规格为宽4米× 高3米× 厚2米,重达30吨,两块石头的中央,下部空间象似“桃源洞口”;上部两块石头的夹缝象似“一线天”。作品采用自然石头为基本造型,与桃源洞的主题呼应,玲珑凸兀的造型,衬出桃源洞的古灵精怪,给桃源洞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
“桃源洞口”四个大字刻在36米高处,是明万历年间,辞官回永安的名士陈源湛于公元1605年所题,每字两米见方。下面小字每字也有50公分见方,是陈源湛写的一首七律《桃源洞》诗。
雨中登桃源,不用担心山路会泥泞,通往每一个景点都有石砌的小道,雨只让小径变得洁净而没有湿滑的感觉。右边的这条小涧叫桃花涧,从景区深处流出。
锁洞桥与桃花涧
这座横跨桃花涧的石拱桥叫锁洞桥,颇有几分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感觉。原桥系明万历年间陈源湛所建,早已损毁,后于1988年重建。桥下有一石头形似巨龟,把守洞桥,“锁洞桥”因此得名。
原本翠绿清澈的桃花涧,在清明雨水的冲涮中,山中的泥水流入变得黄而浑浊。
这是观音仕大殿前的“香炉峰”,两山峰间的峰隙极象一只香炉,而山中常年不断的雾气,又恰似香炉中升腾的香烟。